【转载】听劲和其它
(2022-03-20 07:43:29)[转载]听劲和其它
原文地址:听劲和其它 作者: 孙中华
在推手较技当中,什么时候使技术,使用什么技术,都要有针对性,这就离不开自己的听劲。太极练家没有不知道听劲的,但是不少练家对听劲的概念,听劲的练法等未必仔细动过脑筋,咱们就在这儿聊聊,一起动动脑筋,琢磨琢磨。
简单说,听劲就是通过与对手的接触,对于对方的虚实、动作和劲力的感知及判断的能力。
陈中华大师讲过一次个人经历,很说明问题。他有一会在某国办讲座,每当他说起太极拳的什么,有一个人就背诵出一套相关的拳理,接着就评论他讲的话。这种情况不断出现,如果一直这样,讲座的计划就难以完成了。陈中华大师说:“你能背出那么多理论,你看我能做什么。”说完,就教那个人过来把手放在他的肩背上,然后就说出那人身上哪儿最脆弱,而且不管那人怎么变,他都能立刻说出最脆弱的所在。那人服了,讲座后来很顺利。
有人认为听劲仅仅是皮肤触觉的事,其实不止。应该说皮肤的触觉最灵敏的,也往往是最前沿的,但是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关节软骨等所有对劲力有知觉的地方共同参与,构成了一个立体的,综合的感知体系,结合同样经过训练的中枢神经进行分析和判断,对对方的虚实和劲力做出感知和判定。听劲好的,能够察微知著,料敌机先。
有人把听劲当成劲力的一种,甚至翻译成英文的译法也和八门劲法一样,那就不妥了。听劲只是一种能力,并不是一种劲力。
听劲是个名称,古人起的这个名很有意思。听,就有倾听的意味,含了静心和专注在里头。但是有人认为既然是听,必是没视觉什么事,于是推手的时候就闭了眼或者东张西望,愚下就常见,这也不能提倡。这跟自废一部分武功差不多(除非是训练上的有意安排),因为除了触觉,其实视觉也很有帮助。太极功夫越高,眼力就越厉害,哪怕在旁扫一眼,就能把输家会怎么输预判得差不多。
打个比方说,听劲就相当于中医的望闻问切。望就是拿眼看,最直观,可察对方眼神、体势、肩胯等体征等;闻在这儿是听闻的闻,是耳朵的事,不是鼻子的事,可听对方脚步声,衣裤摩擦声,呼吸(急促是体力消耗大,忽然憋气就是要发力)等;问就是问劲,给试探劲,探虚实,引反应;切,中医叫切脉,推手较技的时候用手和其它部位感知对方虚实、动向、劲力方向大小作用点等信息,定位其弱点。这四招里,切是主要手段,第二就是望。
要练听劲,主要靠在推手的大量实践里摸索体会,凭经验的积累。推手的时候要练听劲,可一处接触,也可以多点接触,心要沉下,还得留意体认“实际的”跟“听出来的”相符程度,不断改进自己的感知判断体系。
可以做一些专项训练。比如,甲乙两人四臂相搭,甲做进步、退步等动作;乙听出就说“进”字或“退”字。下一步,就是甲进步和退步的时候,乙不说了,改用劲力阻止甲进步或者退步。再下一步,就是甲进步或者退步的时候,乙根据自己的听判利用甲的动作使技术。练习当中,“听”者尽量正确判断,尽量早判;动者逐渐提高难度,尽量让对方感觉不出。做够一组(可以是30次一组,也可以50次一组)就互换角色,这种练习,好在双方同时获益。同好可以
听劲不可能脱离技术和功夫,而可以看作是一项技术,跟其它技术紧密相关。技术好的,不但能敏锐地感知对方要动哪儿,哪儿要发劲,还能进一步准确判断出对方要使什么技术。技术好的,特别是技术全面的,就能选择更适当的技术,更好地利用自己的听劲。功夫好的就不属于借助听劲取胜的层次了,而是能够把功夫差的完全控制住,就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把对方“玩弄于股掌之上”,或者能够任对方随意进攻而不反攻也立于不败之地。按说功夫高的人必有高超的听劲,但对于功夫高的人,听劲却似乎不那么重要了。
不一定对,请各位同好指教。
前一篇:【转】载拳术之式与势
后一篇:【转载】拳种只是个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