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明对方有问题,反倒让我不舒服、尴尬、被动反抗

(2022-04-23 21:08:35)
标签:

老九

鲜明对照

反自体

怕任务

不能任性

分类: 心理
今天,我跟老九说,我‘怕任务性的东西,因为,我感觉它有胁迫性’。老九说‘不能任性’。原话:“缺乏现实根基,虽然也想,但终究任性不起来”“没法停留在反抗、逆反任务性的东西上”。(前面还有他批评别人胁迫、威胁的背景)
朋友们,今天,我要从一个特殊角度讲这个问题:
先说说,就刚才,我痛批了他的‘反抗=任性’。因为,明明非常明显地反抗胁迫,他说成任性。任性是什么?仔细追究起来,任性,相当于在分析一个人的‘本能驱力’,是属于‘孤立地找患者个人的内部问题’,这是反自体的,是跟‘维护自体、提升enhance自体’背道而驰的。我还说,即便这种‘找患者个人内部问题’使得患者消除了症状,但,他也失去了活力。
好,老九的原话,就在上面。它猛一看,也挺‘高级、合理’,假如我是一般人,那,我可能听了他的话,感到有点不好意思,即使不是羞愧的话。我可能被他教育了。
而实际呢,我挺反感他的话的。但当时,我主要注意力,都放在了他没有共情到我,我主要是反感,他说得对错且不说,但他不符、不搭噶我的实际情况。
后来我冷静下来后,回想到他说的‘不能任性’,一开始,我还是觉得,他说得对、有道理,虽然有点儿不舒服。也就是,我还是有点‘被教育了’的感觉,多少还是‘吃进去’了一些他的教育。
注意,我有个理论,那就是,孩子可能会反抗父母的说法,但,反抗归反抗,其实,往往孩子还是‘吸收’了一些的。

好,问题来了:
在我痛批他之前,我的状态,基本是‘吃进去、被教育了、不大舒服、丧气、被否定’的感觉。也就是,我很像一个‘反抗的、反对的孩子’,是个被动状态,而老九,那么义正严词的话,让我整体上,是处于一个‘受影响’的状态。
这个思考,结合头段时间,我跟某人说话,被她一顿否定,搞得我非常尴尬。后来我想,不对呀,这里,是她有问题,还是我有问题?怎么倒是我尴尬了?难堪了?后来,我分析了心理,调整了认知,我确定了她的心理状态,那就是,我尴尬了、难堪了,并不是她要的,反而是令她失望的,关键是,它本身就是个错误反应。
好,回到本案例:
老九,貌似义正严词地给我讲了个大道理,要我听从、学习,而实际,他的话,是他的‘大问题’。他的话,结合他的背景,它其实是;‘全怪自己’(从个人内部孤立地找问题)。也就是,他的‘不要任性’,不但我不能听从,我还得反过来去帮助他,让他去除这个‘不要任性’的‘自责’。
这个‘情况的反转’,让我前后对比,发现了‘鲜明对照A sharp contrast’。
这个对比,是什么呢?被动到主动?被动地内向,到,积极地外向?
好像,更贴切的说法,是‘小孩子VS父母(老师、大人、长辈)’到‘成熟的自体客体VS不成熟的人(孩子、被动者、自体缺陷者)’。也就是,我从把别人当自体客体,变成了我成为别人的积极的自体客体。
哦,我想到,我一直都是‘反抗者’,比如,我反对老是责备我、归罪于我,我反证他们是错的。注意啊,我的反抗无效,因为他们不承认有错。我光证明他们有错,是不够的,而要证明他们为什么错(错的机理、原因),那就很难了。比如,我甚至怀疑,父母怪我身上,可能只是有情绪的行为,并不一定真的就认为错在我。但后来证实,他们、老九,是真的怪我错。
最近,我才真的有感受、有体验地弄明白,他们怪我错,是因为,他们在‘古老状态’下,在他们的自体缺陷、自体脆弱前提下,他们怪我错,就‘能解释了’。这是一种想对地认为我错,也就是,相对于他们的‘自体脆弱、敏感’的前提下,他们把错怪到我身上。
也就是,我长期地处于‘被责怪、被归咎’位置,所以,我长期地反抗,但反抗无效。所以,我虽然知道他们有问题,但不知道,为什么有问题,机理是什么。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错,那,我说他们有错,他们又不自知,不承认,我还是很被动。(被动地发火、干着急、干生气)。
现在,我逐渐地,明白了他们的错误原因,那,我就可以成为他们的自体客体,来帮助他们了。原先,光能证明他们有错,告诉他们,他们不接受,反过来倒弄得我很被动。现在,我不光清楚他们有错,还知道他们错的原因(机制),还知道如何帮他们,那,我就心理上,占据了主动dominant位置了。
不再被动、受影响、不舒服、吃进去了。明明对方有问题,反倒让我不舒服、尴尬、被动反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