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彩虹心理热线第七次培训课程课件--共情
主讲:曾钰茹老师
整理/学术部
•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
•
咨询关系的建立受到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双重影响。
•
国外心理学家曾对直接影响咨询效果的咨询特质,经过讨论,一直都认为强调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
•
所以,咨询态度不是单纯的工具和手段,而是咨询师人性的表达。
•
因此,建立咨询态度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重要基础,否则,再好的咨询方法和技巧都会失去意义。
学习要点
•
共情(empathy)被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家认为是影响咨询进程和效果的最关键的咨询特质.
•
此词有多种译法,比如共情,投情,神入,同感心,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等等.
•
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它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
1.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的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
来:我总是觉得这个世界没有人能够理解我,我简直都不想活了。
•
2.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
来访者的言行,总是受他的人格支配的
•
3.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去得反馈。
共情在咨询中的重要表现
•
1.咨询师能设身处地的理解求助者,从而更准确的把握材料。
•
2.求助者会感到自己被理解,悦纳,从而会感到愉快,满足,这对咨询关系会有积极的影响。
•
3.促进了求助者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从而达到更多的自我了解和咨询双方更深入的交流。
•
4.对于那些迫切需要获得理解、关怀和情感倾诉的求助者,有更明显的咨询效果。
缺乏共情容易使咨询过程出现阻碍
•
1.求助者感到失望。
•
认为咨询师对自己不理解,不关心,因而减少,甚至停止自我表达。
•
2.求助者觉得受到伤害。
•
由于咨询师没有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过多的立足于自己的观点,因而他就很难真正理解求助者的问题,有时候甚至可能会出现不耐烦,反感,甚至批评求助者,这会让求助者觉得受到攻击。
•
需要提出的一点就是,有些人很喜欢教别人怎么做,这也是不共情的表现,因为站在求助者的立场来说,他觉得自己这样做是正确的,是一定要这样做的,。。。。
•
缺乏共情容易使咨询过程出现障碍
•
3.影响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
自我探索是求助者成长,进步的必要步骤,但如果缺乏共情,咨询师往往对求助者的自我探索不加注意,影响求助者的自我了解。
•
4.影响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反应。
•
由于缺乏共情,咨询师就不能真正了解求助者的问题和需要,因而做出的反应也常常缺乏针对性。
案例
•
一位即将要出国的女求助者说:我马上要去外国留学,我从未离开过父母,在国内又有好多好朋友,可现在一下子走那么远,人地生疏,真不知道出走后会怎么样?
•
如果咨询师回答:你看上去聪明又漂亮,你会过得很好的。
•
这就没有理解来访者的茫然和担忧。
•
如果回答:我们每一个人总有一天要独立的,这没有什么了不起。
•
这是高高在上的评判,完全否认了求助者的情绪。
•
如果回答:要独自一人外出留学是会有很多困难的,但是要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此时,虽然咨询师对来访者表现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但后半句显然有些空洞,属理解不深。
•
综上种种,会不同程度影响和求助者的心理沟通,甚至使求助者不愿意再继续交谈下去。
•
案例:
•
在这里,较好的回答是:你以前没有独立生活过,现在一下子要出国,在异国他乡独立生活,是很不容易的,我能理解你的那种不踏实。
•
或者:你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当一个人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时,特别是像你现在所遇到的情况,都会有种感觉。
•
又或者:我能体会到你现在不安的心情,如果是别人也会有这种想法的,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究竟会遇上那些问题。
•
这样的话语,会让来访者感觉自己被理解,尊重和接纳,就会愿意进一步对咨询师敞开胸怀,与此同时,咨询关系就建立起来了。
正确理解和使用共情
•
应注意以下几点:
•
1.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
•
咨询师要把自己放在求助者的处境来尝试感受他的喜怒哀乐.对此感受越准确,越深入,共情的层次就越高.有些初学者往往以自己为参照标准,这样就无法设身处地,也就无共情可言.因此初学者要不时的提醒自己:
•
我是不是主观性很强?
•
我是否对求助者抱着开放接纳的态度?
•
我是否做到了设身处地地进入到求助者的内心世界去?
•
正确理解和使用共情
•
2.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
•
当咨询师不太肯定自己是否达到了共情,可使用尝试性,探索性的语气来表达,请求助者检验并做出修正.
•
例如:
•
咨:听你的话,好像对班主任很反感,但有敢怒不敢言,是不是这样?
•
求:哦.不是这样的,我对他的印象并没有那么坏.
•
咨:噢,对不起,我可能听错了,但由于这一点很重要,我希望你能举些例子,好让我更清楚你对班主任的感觉.
•
正确理解和使用共情
•
3.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
•
一般来说,情绪反应强烈的和情绪平稳的;表达比较杂乱的和表达清晰的;寻求理解愿望强的和理解愿望平平的;前者应给予更多的共情.
•
例如一位把述说作为目的的求助者和一位把述说主要作为提供资料手段的来访者,前者更需要共情.
•
此外,共情应适时适度,不宜在会谈中间随意插入,否则容易破坏情绪.
•
共情反应的程度与求助者的问题程度,感受程度相适应.过度,会让人感到咨询师小题大做.不足,又会让人觉得你理解不够.
•
正确理解和使用共情
•
4.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肢体语言
•
共情的表达除了言语表达之外,还有非言语行为,如目光,面部表情,身体姿态,动作变化等等.有时运用非言语行为来表达共情比言语表达更简便而有效,咨询中应重视把两者结合起来.
•
正确理解和使用共情
•
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
角色把握在共情时显得特别有意义.咨询师要能进能出,出入自如,恰到好处,才能达到最佳境界.
•
有些咨询师确实做到了设身处地,以致同喜同悲,而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角色,这样就可能失去客观性.
•
咨询师应能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防止完全受求助者情绪的影响.
•
咨询师的共情是指体验求助者的内心”如同”体验自己的内心,但永远不要变成”就是”,这是共情的真谛.
•
正确理解和使用共情
•
6.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
比如西方心理咨询师有时候会拥抱,抚摸甚至亲吻求助者,以表达自己的共情,但是中国的文化是不允许这样的.
•
一般同性之间可以有某种身体接触,比如咨询过程中咨询师握住求助者的手,以表达共情,这在同性中可以用,异性间则要慎用,尤其是年轻的异性.
•
女性之间有时会有爱抚的动作,比如女咨询师对一位处于悲痛中的女子可能会搂抱,爱抚,以传达自己的关切和理解,但不可以用于异性之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