鼋头渚的太湖风情
我顺着景区公路一路漫行,忽然看到道路左侧有一个景区园门,定睛一看,上面悬挂着“樱花谷”匾额。
无锡的鼋头渚是世界三大赏樱胜地之一,占地二十余万平方米,是国内规模最大,樱花品种最全的樱花培育基地。这里有近百个樱花品种,园区栽植了三万余株各种樱花,素有“中华第一赏樱胜地”之称。
樱花谷旁边,有一座“中日樱花友好林”,那是1987年由日本友人坂本敬四郎和长谷川清发起的“日本友谊林建设实行委员会”,与无锡市展开了“中日樱花友好林”民间友好活动。当时正是中日建交后关系最融洽的时期,这个活动成为中日民间友好的见证,先后有近两万日本友人到无锡参与植树、友好活动和游览。难怪我看到的樱花谷门头建筑,竟然是明显带有东瀛建筑的风格。
每年早春时节,鼋头渚的樱花谷是一片樱花的海洋。有一位现代诗人王心鉴来此赏花,他在《太湖鼋头渚》诗中写道:“白雾横鼋渚,绛雪饶村郭,花气熏古寺,竹影摇画阁。归舟泛柳浪,佳人踏渔歌,回首虹桥上,斜阳入烟波”。描绘出一幅春季赏樱的绝妙画卷。只是现在已是晚春时节,我所能看到的樱花谷,已经是一片绿意葱茏。我可以想象得出,如果是在早春时节,这里满山樱花迎风绽放,那是一种何等壮观的景色。
我从鼋头渚景区大门直至走向旅游码头,熙熙攘攘的游客已经开始登船,我随着这些鱼贯的游客踏上游船。登上顶层的甲板,我的视觉顿时开朗了许多。啊,太湖,我在二十年以后终于又一次拥入你的怀抱。
太湖,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古称为震泽、五湖、笠泽。它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太湖北临无锡南依湖州跨江浙两省。水域面积达两千三百余平方公里。太湖周边地区湖塘密布河网纵横,约有五十条河流与之贯通。
关于太湖的成因,科学界对此也有不同的说法。其中有泄湖说、地球构造说、气象说、河流淤塞说、火山喷爆说、陨石说等科学推断,而且都有自己的科学依据。根据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太湖是陨石冲击坑。大约在五千万年前,一颗直径五十公里的雪球状彗星撞击到太湖一带,形成一个两千多平方公里的巨大洼地,散落的彗星则形成一些小的湖泊。并从太湖地区找到了陨击物质和太空溅射物。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形成太湖地区的冲积平原。从春秋时期以后,就有先人在这里繁衍生息。
太湖的洞庭东山和西山原为湖中的两大岛屿,后来东山一带泥沙淤积成为滩涂。到清代中期,这里成为大片沙洲。近百年来,特别是半个世纪以来的围垦造地,太湖水域缩小了十分之一,小型湖荡消失了一百六十余座,太湖西北的马迹山岛已经成为陆地。还有一些岛屿因为近岸而成为半岛,太湖现存的岛屿还有不到五十座,以西洞庭山为最大,面积约七十余平方公里。太湖成为南北狭长的椭圆形,太湖风光也就大多集中在西部湖岸。
浩瀚的太湖沿岸,到处是山野葱茏的秀丽景色,鼋头渚景区周边湖岸上,一座座造型新颖的建筑。镶嵌在绿树丛中。我的视野所到之处,看到的是一幅幅隽永的山水画卷。
太湖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已经日趋严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已经呼声越来越高。保护太湖,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可喜的是,近些年来太湖流域的治理已经卓有成效,部分地区的退耕还湖,湖周地区的规划改造正在有序的进行。以改变太湖水质为核心的综合环境治理,已经成为太湖沿湖各地的共识。
我希望尽早的看到,经过治理的太湖流域,会更好的造福江南这一方水土,我更希望绮丽的太湖的风光,会给我们带来更多诗意的画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