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邂逅山塘街
我从浙江平湖向北一路驰骋,几个小时的时间到达苏州客运中心,我走出车站,四周都是高层建筑,眼前所见只有几座星级酒店,这不是我选择的住宿标准。经询问,需要乘公交车走过站前的立交桥,才有普通标准的客栈。
我随意登上一辆公交,第一站竟是在高架桥下,显然不行,再乘一站,刚出高架桥,还是一片高层建筑,我又坐了一站,才看到老市区的多层建筑。我走下车来一看,公交站牌上竟写着山塘街站,我一下了乐了起来。山塘街是我苏州之旅重要的内容,我还担心住的太远,游览山塘街不方便呢,竟然歪打正着的到了山塘街,而旁边就是一座不错的客栈。正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为自己的意外的顺利而庆幸不已。
我在客栈放下背包,简单的整理一下,径直向山塘街奔去。苏州的山塘街是老苏州人家喻户晓的地方,这里曾是苏州明清时期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街区,它的商贸影响力闻名江南,被誉为“神州第一街”。山塘街只有三百六十米长,仅仅占七里山塘的十分之一,这里却是“老苏州的缩影”,是“吴文化的窗口”,其浓缩了老苏州古城水乡风情的精华所在,其潜藏着厚重的吴越风情和沧桑的历史积淀。
追寻山塘街的历史,它始建于唐代的天宝年间,公元825年白居易奉命到苏州任刺史,他在虎丘考察时发现附近河道淤塞环境破败,他找了有关官吏磋商,决定整治虎丘地区的居住环境。于是,一条东起阊门渡僧桥,西至虎丘望山桥的山塘河开通,呈现出“七里山塘到虎丘”的布局,山塘河在阊门与运河相通,河塘旁砌堤建房成为山塘街。苏州人感念白居易的功绩,修建了白公祠,山塘街也称为白公堤。
山塘街连接着阊门商业区,通向虎丘名胜景区,这里逐渐形成了苏州古城繁华的市井街区。乾隆年间的著名画家徐扬曾创作过《盛世滋生图》,描绘了当时苏州一村、一镇、一城、一街,也称为《姑苏繁华图卷》,其中的一街描绘的就是山塘街盛景。当时的山塘街,南北商贾云集,四方货物堆积如山,每日车水马龙,人流熙来攘往。如逢佳节时光,更是喧嚣鼎沸。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卷中,也把阊门山塘街一带作为小说环境背景,称之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由此可见当时山塘街盛况之一斑。
山塘街历经千年沧桑,在历代的兴盛衰亡中起起伏伏。现在的山塘街建筑,大都是明清以后的民居建筑。在这些建筑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玉涵堂”,它建于明嘉靖十年,这座吴一鹏故居,其占地近五千平米,是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民居建筑。1460年出生于苏州山塘街的吴一鹏,在明代弘治六年考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因其博学多才做了正德皇帝的老师。嘉靖年间,吴一鹏官至礼部尚书,成为苏州人的骄傲。
吴一鹏故居,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民居,整个建筑分为四路五进布局,现在的玉涵堂还是明代遗存的架构,其它建筑都是在清代和民国时期重新修建。吴一鹏原来住在山塘街桥南的东杨安浜,他与山塘街菩提庙前的方先生是好朋友,两家隔河相望。弘治初年在这里建起了一座石桥,后因为石桥通向吴一鹏这样的富贵人家,故称“富贵桥”,成为山塘街一座标志性建筑。站在富贵桥上极目远眺,可见清晰地看到虎丘塔的轮廓。
山塘街上有一座古戏台,这是一座仿唐代风格的古建筑,这里最早是用来祭神的社戏场所,用以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之愿。后来成为举办庙会,庆祝节日的戏台。虽然当时只有达官贵人商贾巨富,才有资格在楼上楼下看戏,但老百姓却可以在外面免费听戏,所以这里也是山塘街非常热闹的地方。
历史上的山塘街不仅是个喧嚣市井,也是达官权贵风流才子趋之若鹜的地方,历代的朝野名人都会在山塘街留下他们的身影,留下他们脍炙人口的诗赋佳作。就连清代乾隆皇帝,也对山塘街情有独钟,他的诗赋中有九首描写过山塘街风情。1761年值太后七十大寿时,乾隆皇帝特意在北京万寿寺紫竹院大兴土木,沿着玉河仿建一条以山塘街为参照的苏州街,1792年,乾隆帝又在颐和园万寿山北侧建造一条苏州街,也是山塘街的翻版之作,可见他对山塘街的青睐。只可惜,苏州街后来毁于兵乱战火,现在颐和园的苏州街则是1986年重建,让北京城再次重现苏州山塘街风貌。
今天,我漫步于山塘街古朴的水乡古巷里,从那一座座风格各异的建筑中,去感悟吴越故地千年的文化传承,去感悟历史的沧桑和苏州古老的水乡风情。如今,经过规划开发的山塘街,又恢复了当年七里山塘的兴旺和繁盛。
山塘街不收门票,只有街上独立的小景点收费,你可以选择性的购票游览。你走在窄窄的街巷里,两边商肆店铺林立,各种江南小吃依次摆放,肆无忌惮的刺激着你的味蕾。这里有老字号苏州风味的采芝斋、乾生元、五芳斋还在延续着红火的生意,还有那吴韵茶庄、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精致的苏绣作坊和木雕展销,无不散发着浓郁的江南水乡文化余韵。
古朴典雅的山塘水乡一条街,已经成为古城苏州一道绚丽的风景,它成为一条通向古老苏州的时空隧道,在这里,我们可以循着老街的石板路四顾左右,去寻觅昨日苏州古城历经风雨的岁月陈迹。我们也可以从这日新月异的喧嚣中,展望今日苏州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