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产业地产商业地产写字楼房讯网刘凯房产 |
http://www.beijingoffice.com.cn/news/upload/201011308316.jpg产业地产三分天下" TITLE="不甘“配角”后程发力
2010年,楼市遭遇罕见的“多事之秋”。昔日一家独大的住宅在这一年“东窗事发”,终因市场过多的投资投机而“祸起萧蔷”,终招致新政轮番调控,成为众矢之的。而中规中矩的商业地产,近来虽偶有“神勇”表现,但也只是不温不火,新一轮“补涨”行情尚待观察。面对新时期楼市各种力量的重新“洗牌”,产业地产抓住历史良机,凭借出色的后程发力,逐渐浮出水面,进入外界视角。从而一举奠定了与住宅、商业地产“三分天下”的楼市新格局,为我国房地产市场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住宅地产之“曹魏”
无可否认,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也备受各界的关注和热议。自98年房改后,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兴起了以商品住宅为主导的住房市场化时代。因背负社会功能兼具投资功能,住宅市场倍受追捧,“风生水起”这么多年。
时过境迁,住宅市场十多年来形成的无可撼动的“霸业”地位,如今正在遭遇变数和挑战。在各路投资高歌猛进的同时,不断被推高的城市房价饱受诟病。而迫于各方压力,中央政府终于在这一年出手住宅市场。从4.17“国十条”到9.29“新国五条”两轮新政“亮剑”,再到房产税、预售金管理、限购、停房贷、加息等一系列行政、金融组合拳的运用,宏观调控十八般武艺,可谓样样出尽。虽然目前来看,住宅降价预期仍不太明朗,但看投资与投机,却已被迫撤离,转而投向商业地产与产业地产。
当前之住宅市场,正如历史上三国时期的曹魏,在经历了赤壁之战(楼市调控)后,经历的一次由盛向衰,但实力尚存,东吴和蜀汉仍需联手才能与之相抗。
商业地产之“东吴”
显而易见,与住宅市场不同的是,商业地产能够避免受到各种调控的影响,与住宅市场形成一定时期的此消彼长。而在住宅市场深陷各种新政的围攻下,业内流行的一种说法则是,商业地产进入黄金盛年,迎来历史最佳发展机遇。
即便如此,商业地产市场目前在各地城市的发展情况也不尽相同。在一些城市的商业地产出现了一种普遍情况,一方面是某些地段的项目供不应求,一方面又是其他很多不合理的商业项目,无人买账,市场上同时存在着“过剩”和“不足”。商业地产项目在有些地区已陷入过度饱和的陷阱,而在其他地方又遭到忽视。拿中国的东部和西部的任何两处城市作比较,你就不难发现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另外更多项目由于选址不佳与运营不善最后造成的招商难也成老大难通病。
由于机遇与问题同在,商业地产的发展实际上是“不温不火”。这点对比历史上三国时期东吴的发展,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毕竟其依附于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后市依然不排除其有抢眼表现。
产业地产之“蜀汉”
默默无闻,低调内敛,这是产业地产留给外人的第一印象。但它在服务于工业化、信息化,促进产业升级的道路上,每年为我国经济贡献的GDP仍然不可小觑。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据业内预计到2030年左右我国的城镇化、工业化将达到一个高峰。结合未来一段时间的判断,中国的产业地产将会获得更多的发挥空间。
勇立潮头,产业地产坚持探索“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经济结构发展转型模式。在不久前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中,强调了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性,以及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推进信息化工业继续予以鼓励和扶持。而通过产业园区集群效应,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达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为经济增长的转变方式创造条件,是诸如北京联东U谷、中兴燕郊北方工业园等产业园区所努力的方向。
与商业地产有着微秒关系,而又自成一派。产业地产正如三国时期的蜀汉,力量对比虽然在早期看来,与前两者不可同日而语。但正是这支刘备的“仁义”之师,却在“卧龙凤雏”的辅佐下,差点完成一统大业。以史论今,产业地产的发展前途,光明不可限量。可以大胆设想,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得道多助”的产业地产或将完成一次历史逆转,最终上演楼市大戏。
备注:由房讯网、北京写字楼信息网、中国写字楼研究中心(CORC)、中国写字楼行业协会(COIA)联合主办的“2010(第七届)中国写字楼行业年会”将于2011年1月在北京举行。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