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爱碳水

(2024-02-18 01:44:20)
标签:

糍饭团

热干面

肉夹馍

三明治夹炸猪排

疗愈精神

分类: 城市日记
小时候,早晨去早点摊,买个粢饭团坐下吃:就是一团糯米饭裹油条,吃得脸上沾米粒儿。
糯米饭加糖,油条脆咸,吃得噎着了就喝一口豆浆;吃饱了,拍拍肚子,上学去了。
也有糯米烧麦:这会是酱油糯米为馅了,外面裹面皮,蒸软了,皮薄米香,吃着喷香,譬如吃肉粽,只是没肉罢了;吃饱了,拍拍肚子,上学去了。
假如发现粢饭团里偶有肉松,烧麦里偶有肉粒,大感欢喜,如见沧海遗珠:“太奢华了,好吃!”
现在想起来:这些“好吃”,其实都是碳水配碳水!
被当今的营养师唾弃,遭当今的都市人哂笑。
可还是挺好吃。
而且想想碳水配碳水,又不止这一种吃法。
比如我说吃热干面吧,武汉的朋友就说,热干面配面窝,做一顿早饭,棒棒哒。热干面浓稠醇厚,面窝油脆松软,相辅相成,很好。而来自西安的同事则说,米皮、凉皮、肉夹馍、炒米,可以互相搭配:滑溜、浓郁、松爽,口感不同。

我爱碳水

你看,还是碳水就碳水。
其实想想,也不止中国如此。
日本人就流行过拉面饭——拉面就米饭,乍听很古怪,但也能理解:毕竟日本人做拉面的法子,各家重点不在面,在汤头,极浓厚:猪骨啦、味噌啦、酱油啦、盐味啦,花样一溜够;浓汤配面,大概觉得不满足,还加个米饭。
他们还喜欢煎饺下米饭、炒面配面包、三明治夹炸猪排(面衣比肉都厚),也是同理:碳水配碳水,只是把不同的碳水做出不同口感来调味。
甚至这份爱好,也不止是东亚。
比如意大利的乡村馆子,芝士通心粉搭配薯条,也是有的,大家还吃得挺欢;瑞士山区,真有老馆子卖烤面包夹酸奶酪薯条,说是传统老菜;至于传统多悠久,我也不敢问。
碳水配碳水,为什么到处的人都爱吃呢?
大概是因为口感。
“我们说的口味,说到底,是对味道、气味和质地特性的完整体验。”
糯米粢饭和小麦粉油条都算碳水,但前者蒸煮加糖,后者油炸加盐,便出了软糯甜和咸香脆的不同口感。
热干面浓稠醇厚,面窝油脆松软。油茶里米浆的细滑与馓子的松脆。炒面的油香爽口与面包的松软。土豆泥的香滑与饺子皮/包子皮的不同口感……就这么映衬了出来。
另一面……有健身经历的人,大概都知道,有个所谓“肝糖超补法”。
有营养师会建议运动员赛前,相对避免高脂肪和蛋白质,因为太容易吃饱,也更需要时间消化;所以运动员赛前,就有习惯吃碳水就碳水的:意面、米饭、土豆……
而对我来说,还有一点是最重要的:不论吃过了什么精雕细琢的高端饮食,最后不来一点儿碳水,总觉得多多少少差点啥。
老话说的溜溜缝,才吃得瓷实。不知道人的肠胃结构是否真的如此?
哪怕酒足肉饱,还得吃一碗米饭,最好还是汤泡饭,会觉得“嗯,踏实了!”眼前的辛苦并不稍减,但吃得香,自然也睡得着,明天又可以搬砖啦。
大概,碳水能支撑身体,碳水能疗愈精神。
所以活在当代的我,从来不怕人嘲笑,只管说:“我爱碳水!”


我的微信公众号:说话的鱼shen
我爱碳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