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到底是什么呢?

标签:
清净的年无聊的晚会啰嗦的亲戚春运大大咧咧爱闹腾 |
分类: 自圆其说 |
都说现在过年没有“年味”了。
想来想去不知道年味到底是什么,没有它又有什么不好。没有比过一个清静的年更让人开心的了,要是平时人和车也像过年的时候这么少就好了。
有个老家四川绵阳的年轻同事告诉我,他们那里正相反,平时大街上人和车都很少,但过年那几天满街都是人,从全国各地回家过年的人,所有的宾馆酒店都住满,所有的饭店都生意兴隆,因为那些从外面回家的人住不了几天就又走了,不高兴费时间去打扫自己的老屋子开火做饭了,住在父母或者亲戚家吧,又怪不自在的,干脆住几天宾馆算了。
呃,这样的年味你要吗?反正我不要。
还有人说“春运”最能体现年味了。——这真是躺着说话不腰疼啊。还好春运与我向来无关,要是千辛万苦费尽周折地回一趟家,像我这种怕麻烦的人,宁可不吃那个年夜饭。
甚至城里的小孩子,都不怎么盼望过年了,除了可以少上几天课。作业嘛即便过年也要被家长逼着做的,至于吃的喝的玩的,平时什么没有?根本不需要等到过年啊。所以对过年也就不像我们小时候那么期盼了。
真的,我们越来越不喜欢过年,因为要赶火车,赶饭局,要看无聊的晚会,要走啰嗦的亲戚,感觉过年越来越无关紧要,越来越多余,越来越麻烦。
可是前些天,随口问那位来自绵阳的同事,“春节回家吗?”他说,“当然回啊,我早就买好了车票!”这份毫不犹豫,倒令我吃了一惊,因为多数新苏州人听到这样的问题,总会一副无奈脸说,哎呀真不想回,但是没办法啦……
同事说,他其实是为了他的奶奶回去的,这是老人每年最盼望的节日。之前他总以为是老人念着旧俗。现在才明白,因为过年了,家里才能热闹点,人多点,不那么冷清。
他奶奶已经80了,不识字,老伴早死了,几个儿子、孙子孙女全在外面,偶尔回来看看她,但也终归就是看看。过年的时候人会多些,一堆人坐在屋子里聊天,聊的无非是工作如何,挣钱多少。奶奶不懂也插不上话,聊完了,睡觉的睡觉,玩手机的玩手机,上网的上网,看电视的看电视。跟奶奶除了寒暄几句,就无话可说。她还问他们整天在电脑上看什么,讲了半天她也不懂,也就不问了。
吃饭的时候也许是奶奶最开心的时候。大家吃她却不吃,只是看着,看着自己的孩子们长大了,看着自己的孩子在吃着自己做的饭菜,狼吞虎咽,她就乐得不行。吃完饭又开始浸米揉面,做饼。要揉很久,她总是揉揉歇歇,奶奶已经越来越老,做饼都很吃力。
同事说,他看着揉面的奶奶,经常想,平时她是怎样捱过一天一天的呢?在日历上画出孩子的生日,老伴的忌日,剩下的,也就是等春节了。——因此奶奶总想着把家里弄得更舒服一些,让他们住得久一点,做的菜都是孙子最喜欢吃的,甚至还去拼命想办法弄清楚wifi是什么?能否买一个装在家里?她做这些只是想让孩子们多回家看看,多住几天。就算他们聊的听不懂,但至少他们在那里,好像是给自己一种存在感:哦,我还活着,孩子们还没有忘了我……
同事像似自言自语般地说着说着,忽然问我:“这也算是一种年味吗?那么,奶奶就是我的年味。”
我听得又伤感又叹息,这奶奶、这孙子都挺了不起的。
尤其是这个同事,看他平时大大咧咧爱闹腾,跟普通年轻人没什么两样,却懂事啊。
我还想,到了我们的老年会怎样呢?
会有怎样的“年味”呢?还有这么懂事的孩子吗?
我的微信公众号:说话的鱼s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