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表扬,不批评,不在乎

(2023-04-09 13:37:31)
标签:

中国式家长

小欢喜

儿童心理学家

亲密关系

留有空间的爱的智慧

分类: 自圆其说
不表扬,不批评,不在乎

看过一个热播剧《小欢喜》,记得是陶虹和沙溢演一对离异夫妻。

陶虹演的宋倩是个过度焦虑、控制欲超强的妈妈。她把女儿英子的时间以分钟为单位规划,连从家里走到学校花的时间都精确计算过。英子的房间和客厅之间有一个巨大的玻璃窗,方便宋倩实时监看她的学习状态。英子的一日三餐都由她包圆,每天英子做的卷子她都提前准备好,做完了她负责批阅。

站在英子的角度想想,幸亏她还有乔卫东这样的爸爸,顶着宋倩的冷眼,给她买乐高、带她吃火锅、支持她去天文馆做讲解员,让她在妈妈密不透风的监控下,还能喘口气。

然而跳出英子视角,完全以旁观者的身份,又忍不住想:宋倩这样的妈妈,生活里实在太多太多了啊。

女人天生爱操心,这个度很难掌握,容易做过火。过度焦虑不仅会体现在高考这一个时间事件点上,可以想象哪怕英子以后结婚生子,宋倩也会是总想掺和的丈母娘吧,这样的长辈在中国比比皆是。

但是站在宋倩的角度,她的焦虑又不无道理。“虎妈”式教育到底对不对,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永远吵不出结论的话题,看剧时注意到,弹幕也总在围绕这个问题辩论。

年轻同事的女儿去年上小学后,她也被拉入了一个“妈妈帮”。那个帮里的人整天交流的,就是孩子又报了什么培优班,哪里的培优老师更厉害,孩子又得了什么奖,又请了什么高级的私教……

狂轰滥炸的信息,听得人心惊肉跳。加入妈妈帮本是为了交流信息,没想到却成了焦虑的来源,只要有妈妈帮的讨论,她就焦虑,容易发火,无端冲孩子发脾气,跟老公吵架,摔锅砸碗,事后又后悔。后来,大概她意识到了问题所在,退出了妈妈帮。从此耳根清静了,心情顺畅了,生活也恢复了正常。

中国家长真辛苦,中国孩子真的难。时时刻刻接受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高压不说,家长的监控几乎涉及到他们身心的每个角落。因为现实是,学校教育越是减负,对家庭教育的要求越高,这让家长们也越焦虑——这样的焦虑,真是暂时无解。

前几天看到一个博友的文字(南京黎戈),她说:“有一个日本女作家,母亲是一个儿童心理专家,母亲非常爱她,没有粗暴和专制,但有另外一种可怕,就是:她是研究儿童心理学的,她不停地分析对方的每个心灵角落,有种让孩子觉得毛骨悚然的‘即视感’,因为自己的心思总是能被猜到,她拼尽全力想逃出母亲的理解,给自己一个隐秘地带可藏身,因为这个原因,她去做了AV女郎。”

“养孩子犹如修行:看君行坐处,一似火烧身。——过度热烈浓腻的紧贴关注,被焦虑紧张困住,犹如心火焚烧,也将他人拖入火宅,越是亲密关系,越要保持通风良好的距离感,有很多人拼命摆脱一段亲密关系,大概就是为了逃离逼视强光之下的被迫裸露。”

“对孩子的进步、退步都持平常心以待,不要动作很大的褒贬:不表扬,不批评,不在乎——这是留有活动空间的爱的智慧。”

这个方式,我觉得不仅是爱孩子,更是广义的爱的智慧。

纯属自说自话。

也知道“不表扬,不批评,不在乎”在我们这里根本行不通,只是比较贴合我的天性罢了。



我的微信公众号:说话的鱼shen

不表扬,不批评,不在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