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说话的鱼
说话的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9,793
  • 关注人气:4,3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读脸

(2022-10-02 12:48:58)
标签:

相由心生

艾丽丝·门罗

沈从文

事故责任

目光如炬

分类: 那些书影人

民国文人的脸,我比较喜欢两个人的,一张是胡适的,一张是沈从文的。

胡适的脸,从小到老,都是好看得很,书生的清俊儒雅,说他再合适不过。

沈从文的脸则有个蜕变的过程。我记得他年少时的一张照片,短发竖起,颧骨下收,眼神尤其叫人难忘,冷峻突兀,似乎有很重的心思和狠劲;再看他结婚后的那些照片,那种来自湘西乡村少年的野性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带着圆框眼镜对着镜头恬静的微笑,俨然是个文雅的书生了;再到老,白发疏朗,脸型椭圆,笑容带着历经沧桑后的慈祥安静。从少年的冷峻到成年的温润再到晚年的慈祥,脸型的变化上能看出世事留下的痕迹。

写作对于作家来说,有时候会起到一种保护的作用。有些经历,人倘若直接面对它,与它“肉搏”,会受到伤害。但幸好有文字,像是一层保护层,既可以从生活中吸纳养分,又可以沉浸其中而不受损伤。我想沈从文的脸从冷峻到温润,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他找到适合他表达的媒介,早期是小说,中年以后是考古著作,那种淤积在内心中的美丑善恶混杂之事,都可以透过文字释放出来,使他的脸幸免于难。


读书,读脸 艾丽丝·门罗


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2013年她 82岁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人基本不熟悉她,网上一时间很多她的照片。之前我读过她的小说《逃离》,说实话,她的小说带给我的震撼远不及她的照片来得大——她已是满脸皱纹,满头白发,但依然明艳不可方物,她眼神里那种生命的欢欣,灵动而由衷,年岁最终散发出来的气质格外迷人。看她的脸,我觉得老去真的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相比之下,有点怕看周围一些中老年女人的脸。她们将自己的经历发展成为不相信,不合作,不高兴,不宽容……鄙夷的眼神和挑剔的嘴角时刻都在告诉人:她们看透一切,否定一切,世上的一切都亏欠了她们。

毛姆说:“与人打照面的刹那,他长大的街区,陪过的酒宴,吹过的牛,谢了的顶,他小小的计谋,他不得不稀里糊涂娶的女人……全都会刷刷刷地调动到眼前来。”

毛姆自己,因为口吃和身材矮小,从小深感自卑,各种场合基本沦为旁听者,只有在写小说时,把自己代入叙事角色,才会意气风发——这种自抑以及自抑后的舒张,使得写作变成了精神寄托,进而成为令他大获成功的职业。他年轻时的照片,神情严肃忧郁,让人觉得他是不开心的;但中年后的他,却令人着迷:这是一个男人经过沧桑后饱含爱意的脸,世事洞明的他温柔地看向你,颇有看穿却不说穿的意味。

相貌不仅是一种先天起点,更是一种后天修炼,你经历的种种,一丝不苟,不必分辩,全记录在脸上。

适度的沧桑感,会使人褪去青涩,变得更有底蕴,甚至因此显得比年轻时好看了。但很多中年人不好看的原因,不是因为年龄和皱纹,而是因为脸上积累的倦怠,怨气和戾气……活着终究不是件容易的事。生活呈现给每个人的都是如此,但每个人选择面对这个世界的角度却是不一样的,仅此而已。

“相由心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木心先生当年在纽约,对听他的“文学课”的学生说:希望你们多读一些好书,这样诸位即便年老后,仍能目光如炬。

“目光如炬”这个词真好。人最先老去的就是眼睛,有些人年纪很大了,眼睛还是光泽明亮不浑浊,所以永远不会难看。

说起来,每个人都是自己脸的塑颜师。

要勇于为自己的脸,担负起全部的“事故责任”。 


我的微信公众号:说话的鱼shen

读书,读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