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迷上了“炒冷饭”?

(2022-09-25 13:17:59)
标签:

刺客聂隐娘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白色巨塔

人世间

隐秘的角落

分类: 娱眼
为什么迷上了“炒冷饭”?
侯孝贤电影《刺客聂隐娘》

最近找电影和剧集看,看起了《刺客聂隐娘》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几年前《知否知否》首播的时候,一看七十多集就吓退了,第一反应是看这么长的宅斗纯属浪费时间;《聂隐娘》呢,又嫌它太慢,一段一段的空镜头,没耐心看。

现在呢,咦?还真能看进去。

娱乐圈新鲜题材愈发少了,除了看到持续有人“塌房”:从郑爽,到吴亦凡,再到最近的李易峰……那些逃税的,嫖娼的,情史混乱的,都被扒了个底朝天,他们曾获得的荣誉以及商业代言,也都一边倒地坚定地选择了和他们划清界限。

当年曾有“四大流量”之说,四人如今进去了俩,另外两个也低调了很多。从大环境来看,“去流量化”绝对是大势所趋,曾经让他们一夜红遍又日进斗金的“流量”已然退潮,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而我们观众,如今更热衷于盘点和追忆似水流年——有人这么感叹。

到底是娱乐老化了还是人老化了?这其中原因很复杂。

首先的确是很长时间没有具有国民关注度的娱乐新产品出现,如果《你好李焕英》和《隐秘的角落》能算的话,那也有两年了。

《甄嬛传》是2011年播出的,那一年的热播剧很多:有《步步惊心》《宫》和《回家的诱惑》;有《千山暮雪》《美人心计》《借枪》和《重案六组4》……

不是说它们艺术价值有多高,拿出来回忆一波是够用了。

娱乐业因为疫情萎缩也是原因,很多剧组不能开机,电影院也开不了。即便拍了的,选题范围相对狭窄,质量口碑都堪忧。所有存在于人们心中的流行经典,创作者都是五零六零后的人,坎坷的经历是他们最宝贵的创作财富,写出的作品也会更震撼。今年最有反响的剧《人世间》,作者梁晓声73岁,如果没有经历过共和国五十年的沧桑,他断然写不出《人世间》。

这世界变化太快,不确定的东西太多,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不想变的人也更多,他们需要喘息空间。在因为疫情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都相对停滞缓慢的时候,人的情绪出口反而会扩张。如果生活里刺激的沉重的信息比较多,反而会更想看轻松愉悦的来调节情绪——比如著名的“口红效应”,一百年前的经验,现在依然适用,只不过大家想要的可能不是口红,而是同样能带来稳定和安慰的东西。

比如在我看《知否知否》的时候,有朋友就说她再次点开了“亚洲第一剧”《白色巨塔》,尤其迷上了各种直播,整理东西的、码字的、做手工的都可以,最好主播不要说话的就行。

仅仅是因为大家抗拒变化吗?也不是。

人既需要通过现实的连接彼此确认,又不想面对那些社会的沉重的、残酷的部分,很多曾经流行的熟悉的老剧和节目,就起到了这样的安抚作用。——确认曾经熟悉和喜欢的一切,还都存在,还都安好,这也是给心理空间被压缩、情绪失去缓冲的人们开了一扇动态窗口,由此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找到了一种集体的归属感。

不变,代表的也是一种安抚,以及靠回忆和怀旧达成的连接。


我的微信公众号:说话的鱼shen

为什么迷上了“炒冷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最好的收藏
后一篇:读书,读脸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