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海和上岸

标签:
易烊千玺考编国家话剧院触角裹挟四十年世态像个圈 |
分类: 娱眼 |
最近,易烊千玺考编的事情占据热度,一直未曾褪去。
起因是前不久国家话剧院公示了一份2022年应届毕业生招聘拟聘人员公示,其中,易烊千玺、罗一舟、胡先熙等人的名字赫然在列。
这首先引起了粉丝们的狂欢,赞偶像有实力,成为“体制内男友”,端上了金饭碗。但也有不满的牢骚,凭什么明星日薪208W,还要和普通人抢编制?合着他们两头都占?
还有许多另外的质疑铺天盖地而来,比如易烊千玺是不是违规开过公司啊?他们的文化成绩是不是真实合规啊?有没有暗箱操作啊?严肃的国家部门编制考试,到底有多少“特殊操作”的空间……本来是一件好事吧,没想到蝴蝶效应就这样悄然发生了。
这个问题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社会反应,是某种社会情绪的集体发泄。因为太多的人在考编的道路上吃尽了苦头,受尽了竞争,苦求上岸而屡屡不得,有的甚至闷头考了三年五年都没结果,近几年更甚,相信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这样的“考编人”。
看一个社会的真实状态,影视圈总是最为敏锐的触角。
四十年前,改革开放大潮席卷中国,中国人的生活由“简单”变得“复杂”,物质丰富了,行业多了,人生选择多了,中国进入了狂飙突进式的发展中,经济开放,百业齐发,机会遍地,用刘晓庆的话说“那时候中国的市场就像高速公路,上面根本没车,你只要开车进去,哪怕把它当停车场都能赚钱”。“亿万富姐”刘晓庆也是在那个时代赚到了大钱。
理所当然的,很多人一直依赖的“体制内”生活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葛优吕丽萍的《编辑部的故事》,濮存晰许晴的《来来往往》,胡军于和伟的《岁月》都讲了“机关人”在时代发展和体制改革历程里的苦辣酸甜;《我爱我家》更是以一种深入毛细血管式的描写,以一个家庭为点,道尽了社会发展中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尤以“体制”和“商业”的冲突博弈为最。
回到今天。如今人们生活水平高了,不光求钱,还要求名。就拿娱乐圈为例,要评价一位演员是否成功,维度有很多,赚钱多只是一方面,是否成名更是非常重要。
而演员成名的方法有很多:演出经典作品,拿奖,被观众记住……但是很多事情是有隐形门槛的,比如评选“国家一级演员”,原则上是要“在编”,这是中国文艺界授予演员的最高荣誉,是巨大的“名”。
拿国家话剧院来说,此次易烊千玺之前,它已录用了很多影视明星,比如:刘烨、邓超、郝蕾、秦海璐、袁泉、郭涛、陶虹、廖凡、段奕宏等人,很多人压根就没演过话剧:章子怡、李冰冰、孙红雷、佟大为……
还有就是大环境的不安导致人们对稳定生活的重视和渴求。三年来的疫情是个最好的警示:但凡在体制内工作的人,虽有诸多不便但心里并不慌;个体和私营的人呢,就仓皇得不行,要担心要考虑的事情数不胜数,很多人都得面对一副烂摊子,千疮百孔。
所以啊,曾经流行“下海”,如今流行“上岸”,四十年世态像个圈……
时代不同,人各有志。
是下海好,还是上岸香,不同的时代里人们有着不同的抉择。
对过去,其实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也没有任何偶然,你经历的一切都是必须经过的。每个人都是大时代里的小人物,被时代的巨浪裹挟,大部分事情由不得我们自己,但在选择的那一刻,听从内心呼唤,尽量勇敢,然后无怨无悔地完成这种选择,尽量做一个好人,尽量让我们的下一代可以拥有更好的生活。
这大概是潮水里的我们唯一能做的。
我的新书回到梦开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