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意外

(2022-05-15 10:07:08)
标签:

卡夫卡《审判》

《文学回忆录

人类的异化和荒谬

木心

身外的青春

分类: 那些书影人
意外

有时候,会独自瞎想想。

想什么呢?——想这个世界,真有太多光怪陆离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击倒以想象力和虚构力为基本技能的小说家;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太多的箴言,随便一篇博文、一段微文,都能显示出足够的智慧。

年轻时,听老作家讲课,他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们这些年轻人:要睁大眼睛,要注意发现生活中的小事,稍不注意,素材就跑了。——可你看现在啊,素材就像飞蛾、就像兔子,不住地投身扑火,撞上树桩,但是,只要稍微寻思一下却又发现,这些故事,这些箴言,这些素材,好像有着相同的气质、相同的质地,似乎产自同一家工厂,虽然材料不同,但都长着同一张面孔拥有同一个名字。

作家格非说,他有一次和朋友在学校树林里散步的时候,见到有个姑娘坐在树下,看书看得哈哈大笑,以为她看的是漫画书,结果那姑娘看的是卡夫卡的《审判》。他们觉得这种情景简直恐怖,这本书不仅严肃,而且严酷吧?他问姑娘,读这本书好笑吗?姑娘说,很好笑啊,怎么会有人把故事写成这样,这个人太伟大了。

格非说,他着实吃了一惊,醒悟过来后,觉得自己不配读卡夫卡,读得愁眉苦脸的,这个女孩子却在享受卡夫卡带给她的快乐。他还回忆起来,在“纪念卡夫卡诞辰110周年”的研讨会上,有一位捷克女作家的发言题目就是《卡夫卡的喜剧》,她说,卡夫卡写完小说后经常会读给朋友们听,无一例外,朋友们都笑到打滚。

想象这种场景,真是很愉快的事。也就是说,写出了人类的异化、荒谬、绝望的卡夫卡,私底下很可能是在很严肃地却又很轻松地在写笑话,这几乎是更让人向往,也更超越荒诞感的一种可能。——这真是太意外了,但也太有趣了。

还有近年来被热捧的木心先生。

他清高,“我书固劣,但不愿做他人枕边书”;他狡黠,他早年在上海时,房东女儿曾有意于他,而他无意于此女,于是他在书桌上永远摊一封某女士写给他的情书,几日一换,意在令房东女儿绝望;他自负且刻薄,自称是绝交的熟练工,为一本叶慈全集,与多年挚友李梦熊绝交;至于他的学识么,有专家指出,他的《文学回忆录》中有相当多的牵强之处,有些纯属个人偏见,还有不少常识性错误。

他的一生缺少一个强有力的结尾。他由衷赞之“伟大”的列夫·托尔斯泰,八十多岁还离家出走呢,他则以同样的高龄回到故乡养老……总之,他不像个英雄了。——但是否也可以理解为:私底下的他,根本就无意于做英雄,他只是不肯背叛自己,“即使吃了很多苦头,最终却可以笑着。”

鲁迅作品,最受人推崇的是《阿Q正传》和《狂人日记》,但我喜欢的是《彷徨》,风格和他的其他作品完全不一样,第一次读时我还有点诧异,原来一直“战斗”的鲁迅先生,也有过幽怨哀婉的叹息——他不是一个天生的“呐喊者”,他也曾在铁屋内张皇地挣扎,艳羡着“身外的青春”……

活在今天,我们注重公共信息,过于强调和流行的关系,说着差不多的语言,用相同的方式思考问题,想的是别人都是这样的,而不是自己需不需要。

我们或许忘了跟自己说点什么,忘了应该拿点时间出来,偶尔瞎想一下,探究一下“私底下”的自己,没准这一瞎想,一探究,自己都会觉得意外。

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作者,俄国作家)说,“描写春天的早晨很容易,但想做一个象春天的早晨那么朴素、明朗而又意外的人,却很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