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市井又如此风雅

标签:
爱情神话百年激撞繁华划归于平淡从前慢万花筒里的珊瑚片 |
分类: 娱眼 |
一个城市,最有光采的部分,除了人,就是它所代表的生活。
《爱情神话》这部上映前无人知晓的微成本电影,赶在2021岁末,带来了这一年华语影坛最大的惊喜,我很少能看得进去没有强剧情的电影,它是个例外。
“戆却西”,“拉三”,“老卵则卵”……虽然这些年方言电影泛滥,但我居然还是第一次,在电影对白中听到如此原汁原味纯正老派、甚至几近失传的上海话。从第一分钟开始,就被带回了熟悉的石库门,想起了楼梯转角的亭子间、弄堂门口的烟纸店……有一股发自内心深处的情绪推动着我,让这场观影中的欢笑和感动,都油然而生,发自肺腑。
当然,如果只是方言上的新意,好感只会停留在形式的表层。走出影院后细品回甘,这部作品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是对于城市精髓的捕捉和描绘。
一位上海爷叔和三个女性的拉扯,中间夹杂着另外一位爷叔的异国情史,几个平头百姓,几顿家常便饭,几段二手恋情,通篇都是低视角的生活提炼,却用松弛的手法完成了极精准的刻画,没有任何一分钟称得上激烈的场面,却也没有一秒钟掉下来过——啊,伍迪·艾伦也是如此。
画家白老师,一直是公园相亲角的“抢手货”,有几处房产出租,大城市里最舒服的有产有闲阶层。他住的浦西老房子,就像欧洲大城市遍布的老房子一样,有小院子隔离街市的吵闹,温暖而舒适,还有一个开阔的天台可以看黄浦江上的夕阳。
李小姐,在上一次涉外婚姻里(嫁老外曾是上海人的最优选择)赔掉了房子,和女儿借住在母亲家,各种尴尬和局促,但不妨碍李小姐仍是一株兰花,她穿一万元一双的鞋子,看话剧会流泪,送女儿去读国际学校,她自嘲说总在走下坡路,但她依然是自矜的,不屈就的。
白老师的前妻,一脸知识分子相的蓓蓓,业余爱好跳探戈,和白老师离婚的原因是红杏出墙,“我就是犯了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误,你就不能原谅我一次?”“你给我做十几年饭还不是你喜欢做饭?”作劲十足。
倪虹洁扮演的富婆,是白老师的学生,两人关系有点暧昧。她能出手给白老师两万五买一幅画,而头天晚上哭诉老公在土耳其被绑票、绑匪要两万五赎金不肯付款的也是她。
嗲、作、痴,三个女子,三种上海女人的独有风情;“老克勒”这个属于上海男人的专用名词,也不再是带着反讽意味的标签。如此市井又如此风雅,两种看似水火不容的特质在一部电影中融汇一体,也不必惊讶,因为这就是上海这座大都会,在新与旧、中与洋的百年激撞中形成的独一无二的魅力。
以上海为背景的影视剧有很多:《上海一家人》《百年沧桑》《罗曼蒂克消亡史》《红粉》《风月》《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红色》《孽债》《股疯》……概莫例外都有一种艰辛感和紧迫感,让上海变得很累。
可是上海(特指浦西)其实是一个很舒服的地方,每次到上海,没事的时候沿着巨鹿路或思南路溜达,一栋栋小洋房敞着门,可以看到里面的红木楼梯,停停走走,就可以走进一段段尘封的往事。这些老街的腔调就在于有一股无法复制的时光感,将一切繁华化归于平淡。
《爱情神话》的几位主演:徐峥、马伊琍、吴越……大多是上海人,可导演邵艺辉却是个山西女孩,她自编自导本片,我没想到的是,她仅仅在上海生活了六年,就完成了这样的创作。
她的审美很好。徐峥、马伊俐、倪虹洁在美术馆里关于男人女人的那番对话时,他们的黑色影子在红色的背景上一闪一闪,即使没有台词,光影就能吸住人,给我的感觉,他们就是大都市里“从前慢”的一群人,骨子里不会投身内卷的洪流。
《爱情神话》里的上海也是这样,是快活闲适的,像万花筒里的珊瑚片,细细地闪着调皮的璀璨的光。
一部电影,让人对一个城市心生向往,久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