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集锦在味蕾中的记忆梵卡咖啡馆回生医院刹那芳华亲疏与远近 |
分类: 自圆其说 |

有个台湾东森电视的朋友,经常电邮我“来台湾一定找我啊!我会带你到饶河夜市吃鱿鱼大王,去度小月吃担仔面,去台大福利社吃鲜奶棒!”我知道,几年前她曾经谢绝了香港的高薪工作,问她留恋台北的理由,她想了想说:唉!几十年来都熟悉了这里的理发店、烤菜馆、整形医院、诚品书店……
可是,我选择吃饭、美发、购物去处的时候,却经常充满着陌生人的不确定感,在这座我生活了几十年的城市里,基本上没有可以一再光顾令身心温馨的“饭处”,那些口感价位都舒适的,突然会在一夜之间消失;又或者连去了几次之后,店家基于各种现实因素的考虑,减了料换了工,滋味不再……也基本上难有长时间锁定的美发屋,甚至在办了年卡之后,也会被发型师诱导下的连环消费败坏了兴致,转而再寻新的,明明知道,熟悉的师傅更有准头,但真的很难建立起心照不宣的良性关系。
熟悉的周刊策划了一个专题“城市记忆”。采访很多人,讲了很多著名的故事:某人第一次去巴黎,带着爷爷的重托,替他寻访当年留法时最爱的“梵卡咖啡馆”。到了巴黎用Google一搜,梵卡咖啡馆居然还在!连地址都没变,到得店门口,看到种的花,还是爷爷说的天竺葵,吧台里坐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是爷爷熟悉的女店员索菲亚——50年前,一个孤独的年轻人在这里喝咖啡,50年后,他的孙女漂洋过海还是在那里喝咖啡,熟人还在,香味依旧,这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满足感。
我的老同学在日本做过多年访问学者,是研究村上春树的专家,他说,对作家的了解有两条途径,一个是他的作品,一个是他的经历。因此,但凡村上写过的经历,老同学必定去实地踏访一番。
村上写过,他小时候掉下河差点淹死,老同学找到那条河,它仍然在静静的流淌着;村上写过自己长跑导致呕吐,被送到一个叫回生医院的地方挂水,那个医院还在,替村上看病的医生也还在;村上说中学时同学看到他跑步就说“你不用太勉强”,那些同学都在,他们指给人看村上跑步的操场,也还在那里,一切都没变。
在中文里,谈到“无常”这个词,首先就是变幻不定的意思。人生无常,是说际遇变幻不定,难以预测。世界在变化,没有永恒的东西,刹那芳华,瞬间陨落,山崩地震,沧海桑田,人对这些毫无办法,只能认命,无常观和宿命论,是活在当下的人必须要修炼的心理定力——但正因如此,在有限的生命和世界里,人才希望把握更多的稳定感和妥帖感,如果背井离乡的人回来,眼前的一切都和记忆里面目全非——故居变为广场,古树不知去向,念念不忘的小吃也无处寻觅……此时此刻,乡关何处?
一座城市能成为我心中的故乡,其实不在它有多少高楼立交,更不在那些GDP数据,而在于它营造的我们生活软环境的温情舒适度,在于它寄放我们衣食住行细节的熟悉细腻感,那些提不上台面的馄饨铺、居酒屋、美发间、小书店……我确信,是它们,牵控着我与一座城市关系的亲疏与远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