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春节档《人潮汹涌》《侍神令》固定模式票房号召力 |
分类: 娱眼 |
牛年春节档,似乎是迄今为止的“最牛”春节档。
但是,终归几家欢喜几家愁。当《唐人街探案3》和《你好,李焕英》在春节档创造票房神话、《刺杀小说家》以及两部动画片也分食它们剩下市场份额的时候,就像一出史诗大戏一般,故事里总有悲情英雄。
今年这个“悲剧英雄”,非《人潮汹涌》和《侍神令》莫属。
并非这俩电影质量不好。从选角上说,《人潮汹涌》周全这个角色,正如导演说的,“要找一个不用做太多铺垫,观众就相信他的人,华人电影世界你能想到谁?当然是刘德华。”而《侍神令》里由陈坤演晴明,同样是神仙选角,还有谁能比陈坤更能演半妖半人的晴明呢?
之所以在春节档掉队,首先是影片与档期气质不合。《人潮汹涌》在内容上有不少可取之处,它是犯罪喜剧片,导演埋入了很深的人生思考,但远不如“李焕英”一句母女情什么都概括了,放到别的档期等口碑发酵观众会渐渐共情,而放在春节档很快就被淹没了。
《侍神令》也是这样。除了故事,在概念设计、美术置景、特效制作上都很用心,还推出了“千门幻境”等惊艳段落;但影片以游戏的设定为基础,这样的故事要破圈本来就难,很难和游戏迷之外的观众迅速共情。
所以,经过多年试验,“春节档”基本形成了某种模式。
首先是稳,质量差的上不了桌,覆盖面窄也不行,还不能四平八稳,必须有个能让观众深深记住、成为谈资的长项。——李焕英有结尾反转,《流浪地球》是第一部国产太空片,《红海行动》有实战感,这些能让观众打高分,给其他未入场观众形成参考。
其次是热闹,视听效果堆积在一起,喜剧永远第一卖座,“唐探”系列由于开创了喜剧+推理模式独霸了三次春节档,它仿佛订制式春晚,不然为什么它一点春节元素也没有却非要在春节上映呢?
还有,不能和热门片撞型,要有很强的宣发支持,《人潮汹涌》在这方面做的也不够,一开始它的评分仅次于《你好,李焕英》,但排片奇低,如果放在别的档期未必会输得这么惨。
但是,很多在春节牌桌上赢过的导演,并不是他的实力一骑绝尘,很多都是透支了运气和口碑,在某个春节档赚大钱的人,很容易被下一个春节档打懵,类似的例子有周星驰、成龙、宁浩、徐峥等不少导演。
当你操控着一个很大的盘子,并希望它能拢住大多数人时,第一次运气好赢了,血厚的还有第二次,但事不过三,同样的招数就不能再使了。以后的《唐探4》、《流浪地球2》都会面临这个问题。春节档的掣肘多,投资方多,要规避的风险多,宣发时要下狠心,它或许蛋糕更大,但也没那么容易让你吃到。
电影票房很大程度上是撞运气,包括影片质量、舆论环境、社会痛点、同期题材,一个导演很难反复拥有好运气,一个演员也很难永远拥有观众的喜爱,近几年好像是沈腾,但他会不会像当初的黄渤一样,表演风格被看腻了,渐渐失去票房号召力?
还记得排在去年电影票房第七名的《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吗?——导演不认识,主演是李鸿其、李一桐,他们有什么号召力?甚至你连他们的名字都没听说过。但它把营销主阵地放在抖音,票房悄没声息卷了五个亿,对比它的投资,这一仗要算漂亮了。
也可以在档期上动心思。春节档群众的注意力最多放在两个电影上,而元旦到春节有一个漫长的空档,这期间节日氛围渐浓,大家要看电影的,又没什么选择,这是一个很好的空档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