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慢一点,再慢一点

(2020-02-23 13:41:53)
标签:

有限的光阴

清少纳言

陶渊明

遗世的孤寒自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分类: 那些书影人
      慢一点,再慢一点

   阅读也是有年龄的。

比如年少时,别人推荐清少纳言的《枕草子》,翻了几下,又翻几下,始终不知道她在写什么?不过就是些随手涂抹的文字吧。马上扔下放在一边了。

但年岁渐长以后,重拾起来,却能看得津津有味,真是一本太好不过的枕边书,翻页间仿佛闻到了隔世的气息,那些四时物华里旖旎的风情,也许都是那位才女在夜深人静时悄悄写下的吧,锦服、时花、可爱的人、有趣的事,读起来婉约轻松,初淡而回甘,时而翻翻,可消永夜。

“毫不停留过去的东西是:扬帆的船,一个人的年岁,春夏秋冬。”——书中很多类似的短句。但凡要对人事物发表评论时,她使用最多的一个词汇也不过是“很有意思”,这种瞬间之美的极致体验,表达如此平淡,真是含蓄又隽永。

清少纳言是日本古代的宫廷女官,情趣高雅丰盈,生活精致闲逸。《枕草子》描述的那段时光,是清少纳言奉伺中宫皇后藤原定子的时期,是她27岁左右到37岁左右,这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既成熟又丰盈的时间,有激情也能淡定。当一切繁华归于宁静,日后缓缓回忆起来,人生这东西,是否也正如“很有意思”这四个字?

又如最近再次重读陶渊明。那套书书已经泛黄了,还是大学时代买的,那时的我,少年意气,根本就无法进入陶渊明的境界,纯粹应付功课而已,功课一结束就把它束之高阁。

现在我把它从书架的顶层翻了出来,拍掉上面的灰,一首一首读下去,在冬雨的夜里,在遭遇时疫而满城死寂毫无“年”之气息的夜里,一句一句在心里默背着,每一句都直落心底,再没有比他更贴近我心的诗人了。

那因为寒冬被子太薄而冻得渴望鸡鸣报早的长夜,那几度出仕又归隐的辗转纠结,那穷得要去乞食的落魄与难堪、牢骚与怨气,那“道胜无戚颜”的内心完满自足,以及类似“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历历如亲见。经历了大半生的我,象擦干净一扇蒙尘的窗,终于走近了他。

陶渊明是在死后很久才被世人认可的,在活着的时候,几乎没有人把他当诗人,他率性质朴的文字风格和魏晋的华词丽赋格格不入,记载他,也只是当成一个时代的古怪的名士,这冷落倒是成全了他,他最终活成了“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像清少纳言和陶渊明这样的作家,历史上从未缺少过,才华比烟花灿烂,人生也比烟花寂寞。他们就像掠过天际的哈雷彗星,一旦绽放,迅即远去,而我们大部分的人,却需要用半辈子的准备来渐渐读懂他们。

去年岁末,我整理自己的读书记录,这一年读的书,比预计要少了几十本。——我一直以来,就想将自己的阅读降速,希望今年能读得更少一点,更慢一点。

因为有种状态是我很警戒的,就是当阅读量大了以后,容易进入一种在经验过度下导致的“高度顺滑、涩感缺失”的状态。也就是说,一看到某本书,囫囵地翻过几页,就很急迫地想用经验去判断和定位这本书,这样子去读书,会因为自己的着急错失很多。

偶尔去爬山,有时会看见一些幽径,顺着走进去,能遇到那些最孤独的大树,因为远离道路,不会被修剪和关注,只是枯荣自守地默默开落,看到这些树,我会想,它们春天开什么花?夏天有没有长出翅果?秋天叶子变色了么?冬天树干开始剥落么?它们太高大了,用手机拍它们的时候,脖子仰得很酸,四周一片沉寂,只有落叶委地的微响,那些树上,又总是栖息着最美的云絮和鸟鸣……这份美,是如此遗世的孤寒自处,哈,它们简直就是植物版的陶渊明和清少纳言。

很怕错过了一本好书,更怕错过了自己有限的光阴。

慢一点,再慢一点,我对自己说。

读书的好处,就是让我们落后于时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灾难启示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