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完整又自我的消费观有多么重要

标签:
买买买穿普拉达的女王秀场趋势爆款一分价钱一分货 |
分类: 自圆其说 |
从什么时候开始,每一个节日,都成为了电商的一次又一次狂欢?女人如果爱自己,就等同于要在那天“买买买”,不想做丑女人就一定要在脸上抹某一款面霜?
而我们日常的穿搭,需不需要像时尚博主一样,每周都换新衣服,每月化妆台上都有新的口红眼影盘?去年流行仙女风,就要买露肩长裙,今年变成嘻哈路线最火,又换上卫衣短裙和棒球帽?
这些一度让我非常厌倦。这种厌倦感,来自于大家越来越时髦也越来越趋同。据说时尚产业一直是“从上而下”的,在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里,梅姨就告诫安妮·海瑟薇说,时尚是由“上”产生的流行,规定了游戏规则,由此带动了往下一层一层的营销与消费。——比如去年某品牌推出了大廓形的格纹西装,到了秋天就开始流行啦,从大大小小的时尚博主,到街上各个年龄段女人都披上了一件,不看脸的话,根本分不清谁是谁了。
但我坚决不买格纹西装。我觉得格纹西装贝雷帽这种风格,是非常依赖于个人气质和风格的,也是东方人难以穿好的,当然,不买也是出于一种逆反心理和审美疲劳。还有我在日本看到很多上班族,都爱穿一件卡其色长风衣,很奇怪。这种风衣,格里高利·派克穿是能迷倒一片的,当年的周润发穿也是很帅的,可是个子不高肤色又偏黄的日本人穿它,就显得穷矮矬了。
曾经我也收藏许多某宝网店,喜欢在深夜打开网购网站,以“工作不动了,需要一点动力”等理由说服自己下了一单又一单,也在几个我常买的品牌搞活动时,以便宜为由买许多拿到手又没使用过的东西。——在还了不少信用卡账单,扔了很多没穿过几回的衣服之后,才意识到建立一个完整又自我的消费观有多么重要。
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在不需要跟着秀场趋势换新每一季衣柜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锻炼的,只是网购逛街时能够很快判断出:这件衣服这双鞋子适不适合我穿?当然这也是需要交一点学费的。而且真正的自我表达,最终靠的是生活里长期积累下来的一种内在沉淀。
所以在每一次冲动想要下单的时候,不如静下心来问问自己:目前的身材是不是能够驾驭这的衣服?又或是今天画的眉毛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的脸型?有看很多微信公众号的时间,不如多读几本书,去国外走走,去看看展览,了解之前你不了解的艺术,或者花钱去健身,去尝试学习一门新的课程——当你把有限的时间花在这些事情上的时候,很快发现,你已经没有精力去每天关注什么色号又流行起来,女明星在机场穿的什么款这些浮躁的事情了。风格不是跟着潮流跟出来的,当你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才会形成自己的风格。
年岁渐长,越来越懂得,即便是最大牌的漂亮衣服,也只有非常了解自己的人,才能把它穿出毫不刻意的个人风格,在他们身上你都看不到丝毫“爆款”的痕迹,只是在剪裁和面料上,体现出个人的风格偏好。即便是奢侈品,也不是在乎标签牌上的一个数字,更是在于能不能用得心安理得?任何时候都让别人先注意你这个人,而不是让装饰打扮喧宾夺主。
从小我妈就说过,买东西要看几点,一、买的东西一直都会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性价比高。二、如果看到喜欢的但是价格不菲的物品,实在放不下,该下手的时候还是要下手的,一般它也不会让你后悔。还是要相信一分价钱一分货。比如你买50元的大兴货,月抛型,就算买10件,每天不同款,别人依然会感觉你档次不高。
而到了现在这个年纪,我自己也好,周围很多熟人也好,经过长年累月的甄选、历练和熏陶,基本上都形成了低调的自我的消费观念:就是穿衣打扮护肤品也罢,家居饰品、食物营养等等,首先要精致高品质,然后一定要适合自己,并尽量与众不同,都是一种大小品牌混搭的模式。——反正就我现在的消费观而言,我比较固执和坚守,是一个不太愿意接受新潮流骚扰的女人,但是认定的好事物,我就会一直消费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