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她的世界里,只有人性的考量

(2017-12-04 13:29:59)
标签:

阿加莎克里斯蒂

口水与板砖齐飞

本格派推理

女爵士

分到手里的牌

分类: 那些书影人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又出新电影了。

不知道为什么,电影公司特别钟爱这部小说,它改编次数最多,配置最华丽。阿婆粉对此又爱又恨,爱无需多言,恨则永远觉得“改编不到位”,口水和板砖齐飞。

很多著名的人物都不耻于承认是阿婆的粉丝,比如作家王安忆就曾反复强调阿加莎对她的影响,还写过研究阿加莎的专著《华丽家族——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世界》。也总有大明星愿意在她的作品中演上哪怕一个小小的角色,比如英格丽·褒曼曾在1974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演了一个修女,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这次则有强尼·德普,他演那个人人憎恨的死者,出场不到20分钟就挂掉了。

《东方快车谋杀案》故事发生在伊斯坦布尔开往伦敦的东方快车头等车厢里,阿加莎很爱旅行,她的作品经常在豪华酒店中完成。当年我去伊斯坦布尔的时候,专门膜拜了一下她住过的佩拉宫酒店,昏暗,华丽,走廊空无一人,住进去很容易有灵感。阿加莎在酒店的 411房间完成了《东方快车谋杀案》的初稿,今天这个房间依然保留着她下榻时的陈设。

其实,在破案情节和精采程度上,东方快车不是阿加莎小说中最上乘的,杀人动机也不是最合理的,联想起另两本被多次改编的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和《阳光下的罪恶》,案情都不是最烧脑的(至少对阿婆粉来说是如此)——它们赢在了对人性的剖析上。

东方快车里,波洛惟一的一次放过了凶手,搞得每个人都像是为了正义去杀人,其实他们不过是为了让自己的内心获得安宁,一意去报恩或者杀仇罢了。我一直觉得这部小说有一种特别浮夸的仪式感,一群人聚在一起像是在演戏一般。

尼罗河惨案,富家女被人一枪打穿了脑袋,头等舱客人全都是她的仇人。可为什么那个已经攀上了高枝的穷小子愿意和前女友结盟,去完成这么高难度的杀人计划?比较合理的解释是穷小子太了解前女友了,知道她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他又垂涎富贵,于是成了前女友的傀儡。

《阳光下的罪恶》里的凶手夫妻,则更像是一对生意伙伴,联手处理掉一个对自己的魅力过分自信的中年女演员。阿加莎对爱慕虚荣的女人是毫不留情的,女演员以为小伙子被自己的魅力折服,谁知遇上拆白党,人家要的是她的钻石,还有命。

阿加莎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她是个冷静的处女座,不是言情小说家,她的世界里没有舍生忘死的爱情传奇,只有对人性的精准考量。TA与其是爱TA,不如说是惧怕TA,为了保命参与了杀人;或者是为了贪图钱财卷进了命案,直至无法脱身。

这些小说都有共同的特征:一群人在一个密闭空间,火车、游轮、海岛;死者是非常讨厌的人,每个人都有杀TA的理由,各种有用和无用的细节掺杂在一起,形成烟雾让你困在思维的死胡同里。不过读者就是要和阿加莎进行智商的角力,如果在谜底揭开之前猜出凶手就算你赢。——这是本格派推理的迷人之处。然而只要揭开了谜底,大多数都没有必要再读第二遍,相比社会派推理的宏大深邃,放更多的笔墨在深入探讨犯罪的动机上,因为被尘世裹挟而生出无穷的魅惑,本格派推理难免显得过于狭窄、机巧和刻意了。

阿加莎的可贵在于她把巧思和人性结合到了一起,这使得她的小说具有了一次次重读的可能。纵然知道富家女是被闺蜜所杀,仍会为这个执拗、自卑又绝顶聪明的女孩慨叹;纵然案情大白铁证如山,波洛也会放过精心策划谋杀的十二个凶手。

阿加莎·克里斯蒂结过两次婚,第二任丈夫比她小了14岁,是她外甥的同学。她小时候梦想成为一个公爵夫人,但大人们告诉她,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她是平民出身,不可能跟贵族结婚,当然也就不能获得公爵夫人的头衔。她说,“这是我与命运的第一次遭际。世间许多事情是不可得的,就像是分到手里的牌,无法挑剔,只能筹划好,尽最大的努力一张张打出去。”她最终获得了英国女王册封的女爵士封号,到了老年依然好看、有趣。

 

她的世界里,只有人性的考量   她的世界里,只有人性的考量
        1974年版《东方快车谋杀案》海报                   新版《东方快车谋杀案》中文海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拔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