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关于生活,你能说出的一切

标签:
爱丽丝门罗逃离亲爱的生活自然属性用剪纸的方式讲故事 |
分类: 那些书影人 |
记得 2010年,对我是比较特殊的一年,那年8月父亲的去世,使我相当一段时间情绪低迷,一旦空下来能做的事,也只有日复一日的阅读了,《逃离》就是那时夹杂在很多书中一起读的。——这本书2009年获得“布克国际奖”,这个奖几乎是“成就最高、最好看的英文小说”的代名词,于是这本书被翻译过来并出版了。
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爱丽丝·门罗。在她20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我只看过她的这本《逃离》。在她获奖后,几乎她所有的作品都在国内翻译出版了,摆在书店最醒目的位置,标签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字样直扑眼睛,但是从那时起直到今天,我也只看了另一本她的书,就是《亲爱的生活》。
总是她最擅长讲述的中短篇故事,总是发生在她的家乡加拿大小镇休伦湖附近,总是讲述一些平凡女人的生活。——别离与开始、意外与危险、离家与返乡。命运的捉弄使人偏离原先的轨迹,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富有的年轻女孩和处理父亲遗产的已婚律师相恋,结果陷入一起绑架事件。年轻的士兵离开战场,回家去找未婚妻,却在路上碰到另一个女人,并和她坠入爱河。女生多年后偶然遇到中学同班男生,双方都在生活的困顿中,互相扶持了一段,顺理成章地计划共度余生的事情,但却被一些鸡毛蒜皮事扰乱了心情和生活,好事难成,一波三折之后,两人竟然成为了邻居……
《逃离》和《亲爱的生活》,都是这样一个个章节小说集的节奏,描写无数女人一生都不曾留意的细节与情绪。很难忘《逃离》中,那个叫朱丽叶的女孩的命运,《机缘》、《匆匆》、《沉寂》,三个短篇像三个戏剧场景:朱丽叶和一个有妇之夫同居,不顾母亲反对决定生下孩子;她刚生下孩子,母亲却死去了;朱丽叶的孩子长大成人,抛弃家庭出走了;朱丽叶成了女性的李尔王,年老体衰,孤独茫然。——这个故事看得我毛骨悚然,好像自己跟着朱丽叶活了一遭,到最后,一无所有,也无处可逃……
门罗的小说里有一种“自然的属性”,既亲切温暖又让人随时惊叹,给了我悲哀日子里很多温暖的安抚,就像小时候临睡前祖母讲的故事,用故事来布置我们的梦境。——门罗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她东拉西扯、充满着朴素的观感和触感,她淡淡的白描文字当中,闪烁着明净的智慧。她用一种类似剪纸的方式讲故事,用的是下脚料,写的是琐屑事,东一刀西一剪看不出形状,但剪完一抖,再展开一看,却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门罗总是将目光流连于平凡女人的生活,精确地记录她们从少女到人妻和人母,再到老年的历程,她写得很传统,没有任何“新式武器”,完全靠细节笔触去感知把握人物,有点让小说“素面朝天”的意思。她选择的都是女人生命中很重要的节点,相逢,相爱,错过,生育,死去……以及由此而来的身心重负。看似琐屑散乱,距离“高大上”甚远,她用波澜不惊的话语描述着一切,从不出高声,但看的人却会情不自禁地代入其中,感同身受……我们的生活岂不就是这样的?整天打鸡血高大上的能有几人?这才是关于生活,你能说出的一切。
读过太多的“成功学”,无一例外地将人的生命划分为有意义和没意义,鼓励每个人去追寻所谓“生命的意义”。但在它们那套标准里,成功有意义,失败无意义,有钱有意义,没钱就无意义,这真让人焦虑啊。直到读完门罗,才算松了口气。——微风拂面的宁静午后,那个美丽的老太太消消停停对你说:人生是你自己过的,而不是靠别人判断的。人的一生,就是在命运的琐屑中痛苦挣扎,没有人可以遁逃。尽管如此,也请你更积极地爱这个俗世,恨这个俗世,一生都沉浸和享受于其中吧,因为神最爱这种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