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视角|应准确把握“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之意涵
(2023-10-18 09:06:18)【导引】“如今,我们再次回到了那个相类似的文化反思历史阶段,如何厘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至关重要,对于历史虚无主义要坚决批判,维护中华民族文明的至尊地位,陳寅恪先生无疑是一个重要典范人物……”初心、思想、人文、科普,这里是雨果云录。
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
——邹天石
1929年,陳寅恪为悼念故友王国维写道:“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共之,共三光而永光。”
近年一些人有意无意把陈先生这几句话与他在文革的经历扯到一起,甚至将之解读成他的反新中国言论,或者标榜成他的反专制经典语录,造成了人们对陈先生的误解。
要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就必须知道王国维是谁,他是一位民国初年杰出的历史学者,投湖自尽,被许多人认为是给清朝殉葬。当时辜鸿铭、王国维和陈寅恪都被贴上了“遗老遗少”标签,学术上被压制,政治上被排斥,让他们处于边缘化状态。
这几个遗老遗少学者都是饱学鸿儒,不但对于中国文化研究最深入,对西方文化在国人当中也是最熟悉,他们在相当程度上能够对西方人形成学术优势,甚至俯视当时的西方学者,对于弘扬中国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清末的洋务运动和宪政运动都失败了,五四运动砸烂了中国传统思想却陷入民粹主义思潮,一些留洋学者鼓吹西方优越论,高唱中国人劣根性,主张全盘西化,陈寅恪对此十分担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他写下的这些文字。
在他看来,儒家思想不但超越了佛教思想,也强于西方基督教思想,天人合一信仰才是中国人的核心哲学思想。如今,我们再次回到了那个相类似的文化反思历史阶段,如何厘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至关重要,对于历史虚无主义要坚决批判,维护中华民族文明的至尊地位,陈先生无疑是一个重要典范人物。
【关于】邹天石,旅美地缘政治学家、中国画家,在美国生活三十余年,创作时评上千篇,散见于海外报章和国内网络媒体。天石先生对祖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其全面、平衡、包容、理性的观点、思想为海内外政界、学界与传媒界所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