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外视角|如何辩证看待房地产市场问题?

(2022-09-04 23:13:17)

【导引】“发展内需大循环是回应全球经济萧条的最佳策略,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旱涝保收问题,解决能源对外依赖问题,解决美国武装打压问题,解决落后地区民生保障问题,房地产只是其中一种工具,而不是经济发展目标,更不应成为金融业核心工具。”初心、思想、人文、科普,这里是雨果云录,以下为天石先生谈如何看待房地产市场问题?。

如何辩证看待房地产市场问题?

——邹天石  

主流经济学专家们一直把房地产市场看成是GDP业绩杠杆,结果房地产市场就变成了人们心目中经济发展目标,要热要冷都必须根据政策调整,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社会集体心理负担。

房地产不该成为心理负担

如何解开这种心理负担呢?杜甫一千多年前就期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如今我们真的实现了那个梦想,却为何反而如此焦虑了呢?因为我们背上了房贷,偿还债务就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

过去中国搞计划经济,既无外债也没有内债,可是无法提供这么多房子,因为大家没有生产积极性,干多干少都一样。如今房子有了,百姓个人生活目的达到了,国家的建设目标也达到了,却因为债务问题造成了心理负担,甚至被西方经济家们说成是中国即将崩溃的原因,这的确让人迷惑。

按照西方财务管理体制,债务关系就是资本运作的基础,这是资本主义合法性的来源,在西方人的理性主义中这是天经地义的,人们必须完全服从资本规则,否则失去财富权益。

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这么认为,我们追求的共产主义是要按需分配,让人民自觉自愿地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为社会做贡献,财务会计体制要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资本服务。

房地产不应成为金融核心工具

即使按照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社会道德也是如此,例如,佛教认为“缘起性空”,没有百姓的需要居住这个缘,干嘛要建设那么多房子呢?既然不需要这么多房子又何必要刻意去维护债务权力呢?如果政府为了满足百姓的居住需要而建设,那么咋就不能为了百姓利益最大化而减少公共债务压力呢?

国家的土地资源和建设成本都属于人民,为人民服务是最终目标,除此之外就是不务正业的浪费。经济荣景时期可以搞点GDP政绩,可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就应该改成保障基本生活为目标,减少开支,积累下一波经济增长实力,民心工程比GDP增长更重要。

必须警惕的是,继续发展出口贸易不等于敞开大门被美元薅羊毛,更不应被美国转嫁通胀。发展内需大循环是回应全球经济萧条的最佳策略,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旱涝保收问题,解决能源对外依赖问题,解决美国武装打压问题,解决落后地区民生保障问题,房地产只是其中一种工具,而不是经济发展目标,更不应成为金融业核心工具。

【关于】邹天石,旅美地缘政治学家、中国画家,在美国生活三十余年,相关创作数千篇,散见于海外报章和国内网络媒体。全面、平衡、包容、理性的观点、思想为海内外政界、学界与传媒界主流所称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