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2010教师培训

(2010-11-08 12:23:08)
标签:

语文课程标准

试题

答案

教育

分类: 教师培训、其他

《语文课程标准》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14%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 课外学习 资源。

    3、《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认识汉字3500个左右,其中小学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4、《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并在阶段目标中作出了具体的规定,第一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 5  万字;第二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   40   万字;第三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   万字。

    5、新课程评价要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  和选拔的功能,倡导发挥评价    诊断    激励  调节 发展  的功能。

    6、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7、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8、(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9、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10、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11、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12、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1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11、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12、新课程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
    13、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14、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 ,帮助(学生阅读)
    15、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16、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 (选择好话题 )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7、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8、(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9、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 (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20、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2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 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3、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25、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6、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分解式目标 和 交融式目标
    27、解式目标按照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28、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 27清晰明确 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29、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何种效果,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目标达成的层次性 和 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 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工具性 与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 .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新课程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 ,帮助(学生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 (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9、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0、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1、(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2、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 (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3、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4、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5、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16、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7、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18、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设计>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9、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分解式目标 和 交融式目标
   20、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21、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 27清晰明确 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22、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何种效果,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目标达成的层次性 和 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 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

    23、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25、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 )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26、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27、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2、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冬至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4、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乐趣
    5、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
   6、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它可以理解为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的一切课程资源
   7、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8、动态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那些以活动过程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9、体验学习: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三、判断。(20分,每小题4分,正确的在括号里打对号,错的打×)
    1、 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单选题。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每个小题2分,共10分)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 C )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 )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 )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4、阅读教学过程是:(D )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 A)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多选题。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 )内。

    1、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D)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2、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A)

    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 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B)  

    ①朗读 ②分角色读。 ③表演读。④默读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C)  

  ①合作精神 ②创新意识 ③参与程度 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5、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D)

    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 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 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 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分析题(50分)

    (一)课标与大纲对比分析。(10分)

    答:首先,新课程标准在认字方面识字量有了很大的增加,并将“会认”“会写”分开要求,明确了小学低段的识字教学是多认少写,可以避免字字要求“四会”,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这为尽早让学生开始阅读打下了一个基础。并且提出了培养学生的认字兴趣,这在“大纲”中是没有的。

    其次,在写字方面,大纲中有掌握“笔顺规则、间架结构”,“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记忆字形”的明确要求,在音形意三方面的学习作了具体的布置,而“新课标”中作的要求是总体性的,“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再者,新课标中提出了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这在“大纲”中是没有的。可以看出新课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确的要求,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识字基础。

    (二)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20分)

    1、答 :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着为老师在教学中颇费心思,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他的本意我想应该是创设这个情景让学生表述太阳的作用。但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没有达到老师的预想的程度,课堂上出现了冷场。另外,既然已经学完了“关系密切”了,这个表演只是让学生来复述文中的内容,这种情景的意义性已经不大。我想,把这个表演安排在教学“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之前,这样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带着问题去探究“为什么这第十个太阳不能射?”比较合理。 

    2、问题一:你认为上课一开始老师这样处理搜集的资料可取吗?为什么?

    答:明显是不合理的。资料的收集和利用在新课程中作为拓宽学习课程的一种方式,为老师和学生所欢迎,它是一种辅助的手段。但是,上述案例中,课一开始就交流,学生在没有很好地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就像是一个个被架空了的高楼,立足不稳,不能很好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是很正常的。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应该让学生自己展示给大家,这个分享的过程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学生重中体会成就感,能有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位老师在学生的表述出现困难的时候应该向他提供及时地帮助和鼓励,而不能越俎代庖。像案例中的做法只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问题二:如果让你来讲设计课前收集资料的这类型课,你会怎么处理呢?

    答:我想,我会将这些资料的交流放在学生对恐龙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进行。如:除了课文上的这些知识,你还有什么可以告诉大家的吗?说说你收集到的情况吧!我坚持学生收集的资料学生自己展示。学生展示过程中有困难的,老师提供协助,并适时地鼓励,以激发孩子们收集资料的兴趣和信心图片以及资料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交流的空间,还会在班级上作展示。让学生的成功体验在课后得以延续。 

    (三)问题分析及对策(20分)

    1、答:这种现象确实非常的普遍。表面上看,是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尊重学生,培养孩子的人性化阅读。实际上,教学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实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部分老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新课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着。上面的案例,忽视了老师引导的功能。学生作为学习者,他们的认知要在老师的牵引下思路逐渐清晰,而上面的案例中的学习会处于一种杂乱,无效的状态。

引导学生的读,一要有目的,二要有方法,三才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读之前,交给学生问题,要读出什么,读懂什么,还要明确地说明怎样读懂,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些基础上,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习惯。

对于课堂上的换座位朗读,我个人认为值得商榷。课堂教学要注意课堂秩序,如果以牺牲课堂效率为代价,那是得不偿失。

    2、答:我不禁要为这位学生叫屈。可以看得出这个孩子非常富有童真,句子充满了童趣。小学低段的教学要注意培养孩子表达的兴趣,乐于表达的习惯。特别是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应该得到保护,案例中的老师的做法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我想,我会给这个孩子一个优,并且在班级上给予表扬,表扬他造句的生动,想象力的丰富。

论述题(24分)

    结合你的教学实践,重点围绕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谈谈怎样上好一堂课。

    答:新课标按照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目标设计上有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是相互交融、渗透的,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 (以下略)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新课程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 。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 ,帮助(学生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 (选择好话题 )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4、(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
    15、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 (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
    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
    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1、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23、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
    24、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分解式目标 )和( 交融式目标 ).

    25、分解式目标按照 (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 小目标 )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26、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27、(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28、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何种效果,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