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教学理论通识知识试题(综合卷)——2010教师培训

(2010-11-08 07:41:18)
标签:

小学

教学理论

通识

知识试题

综合卷

教育

分类: 教师培训、其他

小学教学理论通识知识试题(综合卷)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

    1. 《纲要》确定了优先发展、                  、改革创新、              、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育人为本、促进公平)

    2、有效学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                 。二是明确             。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                。(学习意向、兴趣   教学目标   教学方式)

    2、热点问题:2010年2月28日,教育部长袁仁贵作深入解读,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文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

    3、在小学各年级,我们十分注意培养学生书写、(     )、推论、(             ) 的能力。阅读观察和表达思想

    4、《教育文摘》2010年第一期中《批评教育的智慧》一文提出尊重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该怎样做 (                 )(             )(                )。大声表扬,小声批评在批评中尊重等待学生成熟

    二、单项选择:

    1. 下面哪一种观点是出自《教育最大的成功是什么》?(   B)

        A、在中学里,老师更要教学生们两个字:“忠”“恕”。

        B、先发自内心地爱孩子、理解孩子、包容孩子,然后再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

        C、告诉我们:教育需要耐心。

        D、每天10-12个小时坐在那里读书、听讲、思考、记忆……它归根结底会摧残学生的体力和智力。

    2. 在_____C____一文中,伍德沃克将学习过程中的环境事件、个人因素和行为是为相互作用。探讨了个人因素、物质和社会环境以及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

        A、《全人教育论》   B、《消除学生负担过重的途径》

        C、《教学中的观察学习与交互决定》D、《教育与哲学的关系》

    3 为了学生安全着想,对在校园里跑跑闹闹等行为要进行批评,是较为普遍的管理手段。然而一篇文章提醒了我们:学校严格管理没有错,但在涵盖孩子身体安全的同时,还要涵盖孩子的快乐发展。如果让孩子失去了快乐,就不再是完整意义的教育。这篇文章是:(D    )

        A、《新课改呼吁教师转型》   B、《德国“儿童大学”为什么能成气候》

        C、《一个美国学生的故事》   D、《一个外教的不满》

    4、(   )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动因。

        A、考上好学校、找到好工作      B、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

        C、过上幸福生活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5、如果没有(   A ),记忆也会变成“有漏洞的”东西,什么也装不住。
        A.思考和研究活动    B.运用和研究活动    C.巧妙的方法    D.教师的讲解

    6、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幸福的根源就在于(    D           )。
        A、拥有财富    B、学习成绩好   C、人际关系好   D、创造性的劳动

    7、教师引用的补充材料越多,则学生对主要的、基本的东西理解得就越深刻,记忆得就越牢固。这里的“补充材料”是指(    A    )
        A. 鲜明生动的事实       B.经典的文学名著
        C.丰富的制作材料        D.精彩纷呈的画面与美妙绝伦的音乐

    8、开办“家长学校”,主要目的在于(  

        A、融洽家校之间的关系 B、努力使每一位家长都能掌握最低限度的教育学知识

        C、努力使每一位家长都能陪着孩子一起学习   D、将学校的教学任务进行分解

    三、简述题

    1.《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谈对待比较特别的学生的教育方法。略

    2、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当怎样布置家庭作业?

    1、⑴对教材有深刻的认识;⑵读书、读书,再读书,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⑶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创造性的实验室(积累教学资料);⑷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 ⑸要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

    2、⑴不要把课外作业当成课内作业的量的追加;⑵分析、研究、比较——这些积极的脑力劳动形式应当贯穿在家庭作业里;⑶对家庭作业的个别化应当予以特别的重视。 

四、论述题

    1.请你联系苏霍姆林斯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做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应该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⑴教师知道的东西应当比他要讲给学生的东西多10倍、20倍,——那样一来,他在上课时的言语就会运用自如,学生感知这些信息就不太费力;这时,处于教师注意中心的就不是自己的讲述,而是学生的思维情况。要教会少年展开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师就得有高度的洞察力和灵活性,随时变换教学方式。
    ⑵为了满足少年们喜欢进行抽象思维和对事实进行深入思考的这种精神需要,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慷慨地提供事实而吝啬地给予概括。我们在讲述事实的时候,给学生提供让他们在头脑中分析和比较这些事实的余地。

    ⑶青年学生有一种喜欢用“思维的眼光”把握大量事实的需要,教师应当满足这种需要。对学生来说,如果他不能体验到自己思考的自豪感,那么他就不高兴进行脑力劳动。为满足青年的这些智力需要,需要经常采用一些进行专门的“思考练习”的办法。

    ⑷学生要识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东西越多(而在中年级和高年级要记的东西是很多的),就越有必要进行概括,越有必要从具体材料中抽象出来,越有必要进行思考和推论。

    ⑸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时,总要设法使一些知识成为掌握另一些知识的工具,——学生的兴趣、注意力和知识的牢固性,归根结底都取决于这一点。

    ⑹为了防止死记硬背,应当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识记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