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装束
(2014-08-14 17:54:49)
记得两年前这个专栏刚开始不久,就写过一篇和旅行相关的文章。或许是由于夏天的炎热让人总想从眼前的日常中逃脱,也或许是头顶上那无边无际、蓝得诱人的天空把心思带去了远方⋯⋯
每到这个季节,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一些和旅行有关的话题。
记忆中最初对旅途中的装束产生兴趣,是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去欧洲旅行的时候。入住在巴黎市中心、艾菲尔铁塔边儿上一家小巧的酒店里,进进出出经常和一对亲切有礼、衣着休闲的中年夫妇相遇。连着好几天,不论早上出门还是傍晚回到酒店时在大堂或是电梯里碰上,两个人总是一身最简单随便的素色T恤衫、布短裤和夹趾拖装束,和巴黎街道上随处可见的美国游客没有什么区别。
直到即将离开巴黎的前一晚,在附近的餐厅里又碰巧遇见,先生穿着浅蓝色牛津布button-down衬衣和卡其布长裤,太太则是一件图案大胆、颜色鲜艳的围裹式针织连衣裙和平底鞋。两个人看起来漂亮有型,既和餐厅的气氛和谐融洽,又流露出身在旅途中的自然轻松。对于当时才二十岁上下的我来说,比起各种礼节手册里关于T.P.O.着装的指教,这样的经历有着更真切的有意义和影响。
后来知道,那位太太身上的连衣裙多半是美国设计师Diane von
Furstenberg著名的裹身裙,针织材质垂感好不易皱,折叠起来小小的一块,方便携带。简洁的款式和收腰设计,配上明亮丰富的颜色和图案,很容易地就有了一身女性化的打扮。直到现在,仍然时常在旅行中看到一些略上了点儿年纪的女性,把DVF的wrap
dress当作“餐厅服”使用呢。
在那之后,也遇到过各种旅行装束好看的人。仔细想来,身上都有着一个共通点,一种“习惯了旅行”、可以应对各种状况的氛围。
常说旅行的最大魅力之一是探索未知,这“未知”中既有不曾见过的景致和风土人情,也有和自己所居住的城市不同的气候,完全迥异的街道和路况。习惯了旅行的人大都熟知这些,旅途中的“好看装束”,也往往和平时从家中衣帽间里的林林总总中任意挑选、精心搭配出来的漂亮装扮不尽相同。欧洲小镇的石板路和台阶,少不了一双轻便舒适、便于行走的鞋来陪伴。应对可能会遇上的早晚温差和充足的冷气,一条可围可裹又轻轻薄薄的围巾最为合适。
一、两周或二十来天走走看看的短期行程里,比起那些有设计有特色的款式,最需要的常常是一些质地优良、有着“普通感”的衣服。和各种不同的文化环境想融合,穿了又穿也不容易生厌,好搭配又适合携带,舒适得体却不必太在意放置保养等方面的问题,还能避免因行李过重过多影响了多走多看的兴致。能够在不经意间做出这些选择,又在旅途中的各种场景里看起来自然和谐好看的人,想必都是真正对“旅行”和“装束”有经历有心得的人。
前不久去日本的四国出差,返回上海前决定到距离高松港坐渡船一小时左右的直岛上住一晚呆一天。直岛是位于日本四国濑户内海的一个安静小岛,人口不足4000人,却因为由建筑师安藤忠雄设计的地中美术馆为主的Benesse
Art
Site而被英国旅游杂志《Traveler》评为“全球接下来应该去的7个地方”之一。与平和质朴的乡村氛围自然融汇的各种现代艺术和建筑,让这个艺术之岛有着非常独特的魅力,尤其深受欧美游客的喜爱。岛上唯一的酒店Benesse
House里的法式餐厅“Etoile de la
mer(海之星)”,从环境、服务到口味都完全符合五星级酒店餐厅的水准。晚餐时间餐厅里的位子几乎全部坐满,因为是纯粹的度假地,客人的着装也和一般城市里的高级西餐厅不同,非常随意放松。除了少数几桌特意“dress
up”前来,绝大多数顾客都穿着和白天行走在海滩边上时差不多的休闲服装。
其中有一位坐在斜前方不远处的日本女孩子一直吸引着我的目光。看不见正面,只有侧脸和背影,却因为坐得端正,从挺直的背脊中透出令人忍不住要多看几眼的美感。头发简单随意地扎成一束,一件普通的方领白衬衫,米色布长裤,户外风格的露趾凉鞋。白衬衫上看不到什么皱褶和折叠的痕迹,领口非常齐整,袖口的纽扣扣着,想象得出是来餐厅前刚刚熨烫过的。整个晚餐中,时不时能看到她侧脸微笑着和身边的西方男性用英语低声交谈,有气品的坐姿和雪白的衬衫,成为那一晚我心中best
dresser第一人选。
第二天的早餐厅里,碰巧和他们相邻而座。女孩子脸上无妆,并不算十分年轻貌美,却在神色间透着令人心生好感的沉稳和聪慧。素颜、T恤、棉布短裤、露趾凉鞋和左手无名指上闪闪亮的钻戒,显露出她和身边男性的伴侣关系,一份稳定而放松的美好感情。昨晚的那件白衬衫,想必是她为这次旅行准备的“正装”,不增份量不占体积,手洗后一晚就可以晾干,有需要时借来酒店的熨斗熨烫平整⋯⋯
想起很早以前读过的一句话:“真正的礼节,并不拘于繁琐的规则和形式,更是一种向对方和周围人表达尊重和敬意的方法。”
注:此文为《外滩画报》Style for Life 专栏撰写,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