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的心灵伤不得
(2011-09-03 01:37:05)
标签:
开学 |
分类: 共同成长 |
瑞上学了,Kindergarten。送他去学校,他和我道声再见,平静地随老师步人校园。那一刻,我感觉到他又长大了。
似乎每天都能感受到瑞的变化。奶奶带他去玩吃了好吃的东西,就说:“我要带一点回家给我妈妈和妹妹吃。”
以前瑞做错事,把他Time-Out,他哭着忙求饶。可如今他不哭,也不吭声,自己去坐小板凳,有时还偷偷做鬼脸逗妹妹笑。一贯有效的惩罚措施正在渐渐失效。
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长大,那些惯用的教育方法逐渐不适应了,但我们不一定能发觉。
曾读过一位网友的博文,他说自己小时候被爸爸妈妈打骂就大声哭喊,好像是抗议,其实是为吸引爸妈的注意。如果爸妈过来安慰一下,他立刻破涕为笑和他们重归于好。
是的,对于幼小的孩子,强硬的手段还是挺灵的。他们特别希望讨父母喜爱,非常在意父母的态度,一个脸色,都会把小孩吓坏。于是有的父母就惯用了这种方法,打骂、斥责、威逼等等。这些简单粗暴的方法为何被采用?因为不用思考什么技巧,短期就见效,那就一直沿用下去。
直到有一天,孩子不再惧怕,而且还敢于反抗,他们已经是有独立思考和行为能力的少年或青年了。这时父母感到很受挫,突然发现自己不知如何与孩子交流,因为从来没有探究过其它心平气和的办法,尤其是平等、坦诚和理性的交流方法。结果一个叛逆的孩子产生了。有的父母发现亲子关系很糟糕,却从来没想到反省自己。
这个孩子今后的成长不仅给父母带来痛苦,他自己也受折磨。他没有从第一老师那里学到与人沟通的技巧,在今后与同事朋友和家庭成员的交往中都将面临重重困境。
有时我们只想做轻松的父母,“懒惰”的父母。一方面,在生活和学习上宠爱孩子,事事替他们操办,因为其实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是一项特别需要智慧、耐心和毅力的工作。或干脆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领,父母的“懒惰”可能又要多了一分。
另一个方面,用简单生硬的方法教育孩子,因为不用费劲去琢磨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前者伤的是孩子的生存能力,后者伤的是心灵如自信、自尊和快乐,而且可能伴随他们一生。
如果我们在这两个方面都是懒惰的父母,那么养育出的孩子是什么样子呢?
又要发感慨:教养孩子真是做不完的学问啊!而且每个孩子都是独特个性。今天认真学习了学校发的父母手册,有一项关于如何成为孩子学习的重要支持者。特别摘录以下几点。
U: You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erson to your child.
P: Praise is the best"pay" your child can receive from you.
P: Patience, patience, petience.
最后一点:耐心!耐心!耐心!
这么小的孩子取得任何一点小进步都是了不起的,一定要表扬鼓励。如果有他们做不到的事,也很正常,无可指责。我要做的就是耐心地陪伴和引导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