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


从电影的角度,它非常好看。全剧的大部分都如实还原了小说的内容,氛围,推进故事的节奏爽感。就好像眼前看着电影,脑子里同时还原着文字。有种双规并行无缝对接的快感。不需要动脑子考虑编剧这里调了,那里改了。“驰骋”,就是这种感觉。
服化道真上了大分:还原出来的唐风 - 服饰、妆容、室内设计、建筑、寺庙、市井民生...
都是我看小说时脑子里自己演不出来的,但看了就觉得“就该是这样!”的笃定。感觉既写实又有美感,漂亮的红绿蓝朝服...
一点没有电视剧版的“怯”。细究起来,无非一点点的色差,但观感就差了好多。特别是李善德拿了带国忠字样的腰牌后,一个穿蓝袍的人“压制”一众红袍绿袍的人,那就不光是色彩上的好看,更有一种心理上的舒适。同时也要谢谢大鹏此时扮演的李善德,没有穷人乍富的嘚瑟,没有书生的挥斥方遒。确实是少了诚惶诚恐,但依旧进退有度,举止有节。处理得好!
特别喜欢寺庙里的内景,好低调奢华的寺庙:微微暗色的木质调打底,蒲公英般细小的枝型吊灯简直像点缀其间的绣片,适度提亮又不失含蓄矜持,各种木雕泥塑栩栩如生,再加上那个大的尺寸,菩萨低眉的慈与金刚怒目的威直接呼应又彼此平衡...
真想抬脚就踏进屏幕里。这置景也太漂亮了!
大鹏演了95%的好戏,真是一个备受职场磋磨的低阶官员的实像。一点聪明劲儿或是小狡诈都没漏出来,演得极为朴实真诚。稍微改动的苏谅帮他渡河那段,像是还了个心愿,傻乎乎的富二代用不计财帛的仗义给了李善德在友谊方面的一个善始善终,还挺感人。就算假也认了,为啥就只能他一个人傻其他人都精?!就不能再来个傻瓜和他凑一对吗?傻瓜就不能有同路人吗?!而且看了剧版和影版,我觉得不管小说怎么写,两版里苏谅都是看着精明却其实不太精明的人,也都狠狠地被欺负着。不过就是比李善德多了些退路,似乎比他聪明。本质上,都是被欺负的人。不能让被欺负的人再形影相吊,也结给他们一个联盟!
那5%的不好是因为,我非常喜欢小说里最后写李善德坐在城门外,看着荔枝抵京,看着残阳再也没了力气那段,写的非常好。当时读的时候,自己也有了一种长途劳累突然卸掉负担的空白感。但电影里没有保留这个段落,所以因为可惜这段情节才觉得他不够好。其实细究起来,不是演员的问题。
不过他最后和杨国忠正面刚的部分也稍微弱了一点,好像少了点什么,没想清楚。是再悲愤一些?再激烈一些?抑或是其他?...
我觉得,得去看看雷佳音怎么表现的这一段,大头有时候演戏是真准确。
结尾时荔枝被美美地端上桌,但被鱼朝恩使了个绊子打了个岔,贵妃终究只是拿起了一下,注意力就被带跑偏,又把它放下。于是,它就那么静静地被摆着。随着镜头的慢慢拉起,更多新鲜的水果进入取景框,荔枝似乎不再是最矜贵的那一个,变得泯然众人;失了光环的荔枝以极其缓慢地速度开始委顿、微微变黑...
似乎推上桌之前,它被打了激素,就那么一直顶着、一直顶着、一直顶着,直到光鲜面世;然后药劲过了,它也无可避免地腐败变质...
一颗小小的荔枝居然成了大唐命运转折的缩影...
顺道慨叹一句,荔枝园被砍的时候,多少人心疼要求从上到下被加码的痛。但看到最后只有一罐得以保存的时候,我觉得真是好大的讽刺,还有点心有余悸:幸好加码了。可这庆幸...
总之,是部好看的电影,能让人看的过程中间就有兴奋与微微的亢奋。好看!
前一篇:《花样少女杀人事件》
后一篇:《南京照相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