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少女杀人事件》


找不到任何一张不血腥的海报,只好勉为其难用这张。很遗憾,这部片子并没什么血腥。不过,血腥大概是个很好的营销噱头。
这部片子很...
一般,不能用好看或难看来形容,也许应为它“不出意料”。想来,现在的观众见得太多,能让我们再出意料的,恐怕不容易。看着看着,就会让人想起《黑天鹅》,感觉有点像。但因为《黑天鹅》也是很多年前看过的,除了“破茧成蝶”那一幕,我已想不起其它。
虽然这部片子大致路数一目了然,但也有让人记忆的地方,说明这些地方真演得不错。马伊琍那种望女成凤同时弥补自身遗憾的东西,被非常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老马真是太会演戏了!她就一句微微兴奋地说:看到女儿又有了当年初上冰就无所畏惧的样子,那种看到希望的感觉跃然纸上。不光是看到女儿现在有希望,更回想起当年自己看到孩子时那种希望感。可能她当年就是期待自己也有那种无所畏惧的样子吧,那种潇洒、享受、自在,都不是单纯苦练能得来的。孩子当年给她的希望就像让人上瘾的药,她想一直有,一直看到,但现实似乎总把她的梦给打破,让她不得不面对竞技比赛该遇到的残酷现实:进步总是突进的,意外的,难以控制的。
当她看到女儿的幻像完美地完成轴心旋转时,从眼神里透出来的震惊、惊喜、兴奋...
太吸引人了,别说她的希望被再次点燃了,观众也是。就像阿里巴巴意外闯入满是财宝的库房,那狂喜简直要使劲压着才不会成为疯癫。她也压抑了很久吧,女儿进步慢,她也是一天天要忍受的,不光是女儿自己要忍,她俩完全就是命运共同体。她俩像在黑暗里摸索的同路人,谁都意味只有孤独的自己,谁也看不到就在旁边的那个旅伴...
那个完美的旋转其实给妈妈带来无比的希望,如同沙漠里的旅人看到泉水。
作为一个形象状态一直保持得很好的女演员,老马在这部片子里不吝惜地扩大了自己的法令纹和粗糙的皮肤,气色不光是情绪上的阴郁,更是生理上的气色不好。从外形上营造出一种刻薄严厉的虎妈形象。和她的法令纹呼应的,是张子枫的法令纹。虽然年纪小小,但总是不开心和总是满心负面戏码的她不自然地拉长了面孔,自然地拉拽出淡淡的法令纹。两个演员这一部分外形的营造,还挺见心思,看着还她俩还挺让人心疼的。
所以看到这里,我不太能理解老马为什么会在采访里说母女两人有一些雌竞的成分。老马是个很有想法的人,也总是看事情很深入透彻,或者别有洞见。我还是第一次不赞同她的说法。但我更好奇,她是为什么说出这个词的。如果是雌竞,总要有个争取的目标。但至少在这个剧的场景下,我找不到那个目标。如果是general的一种评语,放在这个场景里又不适用,那她干嘛要说出来引发争议?不过,我突然想到王安忆《长恨歌》里的母女和虹影《上海王》里的母女,这两对倒是有些符合雌竞的论点。Anyway。
有人说这个片子是典型东亚母女的故事,我难以认同。因为我至少能想起两部反应同类情况的美国片,好像都是和芭蕾有关的歌舞片。最近刚刚听过《我在第五大道当家教》,里面讲到不少富裕人家对小孩的那种期待和严格要求,根本不逊于我们认知里的虎爸虎妈。上一代人如果拥有了一些东西,很难不期待孩子能继承衣钵,最好青出于蓝胜于蓝。老马演的这个妈妈兼教练的角色其实就是这样。长大后我曾经和我妈探讨过为什么是自己摸索出来把书从厚读到薄的方法、而不是她作为一名老师直接教给我的。感谢她的坦诚。她说当时就没想到过作为她的女儿,我“居然”没有“自动”掌握这个本领...
!?
她也很后悔,当年自己把耐心都给了学生,而没有给我。甚至我的一位任课老师是她的同学,她对我那一科的期待比其它科都高。因为她潜意识里认为我的成绩就是她的成绩,她当年可是比那位同学成绩好的...
我也同样嫉妒过她的一个学生,总是被她夸得天上有地下无,读个教科书都能读五六遍,上中学就已经把大学课本都自学完了...
日记里的狂草就是自己当时极度极度人家的证据。后来看着都好笑。
只能说,孩子太希望成为父母的骄傲了,太想听到父母的表扬了,太希望被父母关注到了。管它什么副作用,先拿到这些再说。血缘的纽带恐怕对双方都是很强的,还有就是,那种更强的“你”和“我”的关系:你是我的,你属于我,你的就是我的...
这种强关联从哪一方发出都可以。可以是双向的,也有单向的。但不管哪一路,只要发出,就威力巨大。是用它维系,还是用它摧毁,都是终生的课题。
前一篇:《戏台》:不完美的英雄
后一篇:《长安的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