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里最招人烦的一类人
美院的毕业季作品展是个很有趣的门类。看着一堆生机勃勃、满载想法的作品,觉得这种有别于“成人”世界的敏锐与活泼最是宝贵。去年看央美的毕业展有点败坏了胃口,不是作品的问题,而是:
1 观众太多,那场面乱的
2 不少作品旁的地面都摆了花束,看着有些别扭...
一个毕业作品展怎么搞出点清明的感觉。估计送花的和收花的人都没想到此情此景会让人产生怪异的感觉;否则,也就不可能让献花“如火如荼”立在墙边成为景观。
清华艺博的毕业展可没这么诡异的景象,就是老老实实,一个作品一个作品地放着,还尽量按展览的路数布置点展陈的味道。而且,虽然也人不少但整体还挺安静。可能场馆规整且大,观展体验就好很多。今年就不打算跋山涉水地去花家地央美了。媒体上央美的作品已有不少照片。根据去年的经验,基本有趣的,都拍了,而且现场氛围也并不比看图片更好。
不过安静的清华艺博里,今天却有让人不舒服的“噪音”:一对看似师生的女士(特别是其中年长的一位)好像在自家课堂里上课,旁边不多的“素人”观众倒很有礼貌,安安静静地观展。这位“老师”(姑且这么称呼她)却声音很大,非常旁若无人,全情投入,还顺带挥着胳膊比比划划。其实,放在课堂里,这声音是合适的,肢体动作也是合适的,我还得暗赞一句“好有热情的老师!”;但放在安静的展厅里,就显得极为突兀与打扰。学生摸样的女孩倒是毕恭毕敬,只偶尔呼应一下“老师”的声浪,还算不太吵闹。但我也不能指望她去“纠正”或提醒长者的行为。
也该着我“祸不单行”。除了这一对,居然后来还让我赶上几位寒暄的。大概一听,像是艺术圈内人,有着熟人圈子常见的客套寒暄。可是!这是展馆,不是social的lounge!就算非常巧的遇到,就算极想“攀附”的关系,也要注意周边环境。Awareness!就差冲口而出的“笨蛋!”二字了。
说起来,在各类美术馆里遇到这种人真不少见。不是圈里人的“肆无忌惮”-
“我的地界,都熟!”,就是看上去是哪位领导来亲临现场“指导”乌泱泱一堆人,你说我一“凡人”“好意思”不让道嘛 ...
与其置气就是不动,还不如先看别的,一会儿再回来。可那是我在给自己找的折中办法,不代表我高兴、我心甘情愿这么做。
突然意识到:这种讨厌的大人才是美术馆里最讨厌的人,比“熊孩子”还让人讨厌。毕竟,我还能理解孩子小,需管教;那大人呢,都一把年龄了,是缺了谁的管教!?
一粒老鼠屎搅坏一锅粥。
前一篇:话剧《燕食记》
后一篇:重美术馆-栖居的维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