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真相》


故事很好看,是那种看完觉得“好丰富的一部片子啊!”。和当年的《药神》比,只稍微弱了一点点,但也已经让人觉得好满足。至于那缺的一点点,我的本事可不够总结,还是等别人的影评吧。
黄晓明的角色够邋遢,但那副健身房“修炼”出来的肉身有点令人出戏。除此之外,他这次演得投入,角色吃得明白,呈现效果非常好,好到我都忍了他脏兮兮的外形。相反,闫妮姨的大双眼皮老让我跳戏。我记得她应该是天然的双眼皮,不知怎么搞的,片子里老呈出很重的人工痕迹。按说这点瑕疵不够掩玉的程度,但可能她平时太能演了,这次演多好都不令人意外,少了期待的落差,就显得演得一般。唉,又是一个受“参照”影响的演员,以前的好也成了她的阻碍。
故事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可探讨的地方很多,所以才让人觉得有回味、很过瘾。不光那些正面的词汇,比如爱、良知,也有那些负面的词汇,比如恨、人性、做过什么都不会白做......
突然明白闫妮的角色为什么让人觉得一般了,人设太单一!哪怕片子里给了一些篇幅来增加这个人物的色彩,比如飒、硬气,但那是“找补”来的,这个人物的主线条就是个疯狂爱和有负罪感的母亲。而她身上人性的复杂还在降低这个人物的亮色,且中国人对人的评判减分多于加分,使得角色很不讨巧。而且,网友生生截图来“力证”她演技的那些片段,放在整个观影过程中,真不够提的,太容易被人忽略了。糟了,我就是不喜欢这个角色,所以怎么都没办法了。
黄晓明的这个角色就明显丰富了很多。但我认真想一下,我怎么把这个角色前面的冒进、逐利、“巧舌如簧的阴暗”也全部都认为是这个角色的丰富呢?他最后“自我放弃”的做法让我陷入深深的心里纠结,虽然片子一直在塑造他是个良心没有泯灭的人,但那些负面的经历确实存在.......
我还一直在脑子里绕圈圈:“真的要以一种自杀式的处理方式结果吗?”是的,我以极强的带入感深陷在这个问题里,能非常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不甘
- 好不容易又有出头的机会,有了上升的势头,不屑 - 怎么能像自己看不上的那些伪君子一样,害怕 -
这么做的结果真的会再次被打回谷底而且可能永远都翻不了身了,“值得”二字太难出口了
......
想了很久,我还是不能做出男主这种符合道德水准的决定,真的太难下这个决心了。暗自庆幸,还好,没有真的处于这种境地。原来,我也没有自己认为的那么“道德无瑕疵”。虽然这是肯定的,可谁愿意承认这种不够光明的事呢。
片尾,我等着字幕显示对男主的处置。居然没有!?可见,这个事太难判了。期待大神们的分析。
前一篇:《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
后一篇:《千里江山图》vs《子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