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军(汶川第一中学)
广州行让我更深刻地读懂了“汶川”两个字在人们心中的份量,这一重量化作沉甸甸的责任,让我深感不需此行。育人的责任落在我们这一代汶川教育人的肩上,而理念的更新、观念的转变则又是必须的前提。
我是一名教师,从事育人工作的事业,每天面对的是学生,在今天这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新课改教育改革已然成风,教育再次成为了一个世界瞩目的话题。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就能接受更好的更优质的教育,我们作为教师也确实责无旁贷。在孩子的眼中,他们更渴望在课堂上获得尊重和自由,因而对我们教师也就相应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让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培养积极的生命价值观,推动并鼓舞他们走向光明人生,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格的人;培养他们的积极、乐观、主动、自信。因而我们的课堂就不应再是呆板单一的,老师一人唱独角戏的舞台,而应是打造一个生命的课堂,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上要尽一切可能激发学生兴趣。比如,我们语文教师就是要以自身学科的特点结合自身的优势去激发学生,调动学生,感染学生,让过去的单纯的“教”的课堂变为生动活泼、有趣而充满活力的教学互动,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还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技术,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等等,让学生更加投入到课堂行为中,增强其参与性、积极性,让他们不仅要听,还在课堂上要说、写、动起来。这样的课堂,谁能说是呆板的死气沉沉的呢?让我们课堂上的大部分学生都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行为中,在学中乐,乐中学,谁能说这样的课堂不能培养真正具有积极、乐观、自信、友善的完整人格的教育者呢?
因此,打造生命课堂,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不一样的生命都有不同的精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