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赴广州学习有感

(2009-11-02 14:44:59)
标签:

教育

育儿

广州学校

校园文化建设

分类: 阳光关爱•教育援川

作者:王天秀(汶川县绵虒小学)

 

    在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的无私关爱之下,2009年9月19-26日,接汶川县教育局教师培训中心的安排,汶川县中小学骨干教师一行40人在县进修校张校长的带领下前往广州考察学习。在短短的几天里,我们对那里的各个名校:文德路小学、先烈东小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实验中学、广州朝天小学、海珠区实验小学、广州市十六中学、象达中学,进行了考察学习。这次考察,我们通过聆听报告、深入校园、深入课堂,真实地感受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教育生命力。考察活动期间,我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高度活跃状态,无论是听专家讲座,还是下校参观,总觉得我有那么多疑问需要寻找答案。静下心来细想,也许正是名家的博大精深、广州各校的办学理念使我的思想受到一次次强烈的震撼吧!

 

    面对所到的校园,那里的教师、那里的学生和那里的教育氛围,不得不让我们一行的40名老师思绪万千——人文的管理模式与先进的教学经验一直触动着我,感染着我。总之我对广州教育的整体的感受是观念新、思路清、措施硬、工作实、管理细、效率高、发展快。值得我在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得以借鉴和吸收。同时也很有利于我校全体老师借鉴和学习,来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宽我们的思路。

 

    一、短短几天的体会与感悟:

 

    所到名校的校长,无论男女无一不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博学多识的才能,他们都是敢于开拓的思想者。他们都有先进的办学思想、管理理念。无论是科研型校长还是专家型校长,无论年青还是年长,无论是男还是女校长,从他们身上,我懂得了“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真正内涵;从他们身上我更加懂得了校长所应有的特质:校长首先要博爱,其次校长要极富思想、内涵,校长更要有科研的眼光和能力。

 

    如到广州去的第一所学校:文德路小学——通过聆听郑校长的报告,知道了它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校。而且该校是几代名校长共同打造出来的、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一所名校。聆听的过程中,感受着这里求真、求实、求细的管理和浓厚的教研教改氛围。如今,在郑校长的带领下,继承了前几任校长的先进办学理念,同时有所发展,特别是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上狠下功夫,现在已经是广州市的“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该校还在继续探索着学生心理辅导课堂教学之路。这更促使我对目前我们这里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多了一份思考。

 

    所到的8所学校的校长,他们在办学上都有共同点:首先注重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从自身特点和优势出发,确定自己学校独特的教育理念、办学精神和价值追求,并以此规划学校的发展。在校园文化、课程建设、校本课程开发、环境布设、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其次每所学校都非常注重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师培训、制度重建等提高教师素质。他们每一位校长都愿意投资广招人才,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目。

 

    当然要想成为一所名校,必须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独有的办学特色。考察中无论是通过看还是听,都能感受到他们先进的办学思想和个性化的办学思路。

 

    我们所到的先烈东小学,这里的校长是一位有着13年的校长生涯却还很年轻的、很有名的张锦庭校长。通过聆听张校长的讲座——用“新基础教育”的理念武装大脑,实现学校及个人的全面提升。让我懂得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学校管理还给师生,让校园充满勃勃生机。”理论的真正含义以及具体操作的好办法。因为它能为课堂教学、班级建设、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带来巨大变化。在张校长的带领下,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逐步建立的“做中学、学中做、做学之中求创新”的基本经验与教学模式规律进一步移植到各学科教学中而作深层次的实践探究的,从而形成本校的特色。有幸的是还听了该校的一节英语课和一节数学课,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范围大、探究力度深、学生思维活、课堂气氛活跃,教师真正以其指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真正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做学创”的学习中体验成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通过专家报告和实地考察,发现广州学校的每一位校长都对教师的专业成长非常重视。虽然各学校的教育教学设备、教育教学手段及教育管理已经实现了现代化,但各校依托的关键还是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会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充足的空间、提供一切便利,大多通过名师指点、校本培训、学术争鸣、业务论坛、实践交流等手段,迅速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综合素质。

 

    另外,我们所参观的几所学校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因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的外在体现。各校精心设计的学校环境,奠定了校园文化的基础;独到办学理念的确立,构筑起校园文化的支柱;良好校风的树立,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多彩活动的开展,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活力。走进校园,大树、鲜花、假山、鱼塘相互映衬;每一处会说话的墙壁文化;各具特色的走廊文化、办公室文化、教室文化、功能室文化,营造出了一个健康、文明、和谐、发展、奋发的育人环境。

 

    在先烈东小学、朝天小学、海珠区实验小学,无论是美丽的花坛、安静的走廊,还是书声朗朗的课堂,处处体现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熏陶着学生的心灵。的确,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为社会提供新的文化规范,有利于培养造就大批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的人才,因此我们都要提高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把思想自觉统一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上来。

 

    在广州的学校里,孩子身上的共同表现是 “大气”、有“灵气”、有“胆气”。因为在这里,孩子找到了自己的童年,学生被真正还原成一个“人”:一个活泼可爱、有待塑造的人,一个喜欢玩耍、向往快乐、需要交流、渴望尊重的人。在这里,不仅关注学生在文化知识上的积累,更注重对他们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重视对孩子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更注重对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里,学生不必整天埋头做题,他们有权支配自己的课余时间——唱歌、舞蹈、打球、制作、游泳、阅读等等任由选择;在这里,学生不会总是呆在教室里,他们经常会踏入社会、走进大自然亲身实践体验,他们领略到的是面向生活、生动有效的课堂教学;熟悉的生活知识与课本知识互相渗透,学生的眼界、头脑与胸怀因之打开;学生的思维、潜能与睿智由此得以开发。

 

    当然学校的一切成就,离不开精细的、人性化的的管理。我们所到的广州学校管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分层次、管理细、工作实。通过聆听报告和实地考察,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广州学校的管理都是人性化的,而这种人性化的管理背后有着非常精细的管理办法做支撑。在走过的几所校园里,我们感受到的是处处干净、整洁(可见各校都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学校没有一处卫生死角,而且校园内垃圾桶都难寻一个。精细的、人性化的管理促使着教师除了把每一个自己当做的工作做好外,还积极主动的做自己分外的事,因为他们都做到了“爱校如爱家”,能做到这一点不是很可贵吗?

 

    在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学校的发展方面,评价机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各种考核、评价机制下,构建了一种和谐的教育教学秩序,涌现了一大批精神健康愉快、教学积极进取的具有个性魅力的教师,从而使学校在一种良性的可持续性的轨道上发展。

 

    最后一天,在与象达中学老师交流的过程中,还知道了在广州的学校有这样的说法:“无论教什么科目的老师,没有当过班主任的老师,不是真正的老师。”的确,班主任工作是最具创造性、刺激性和最富挑战性的。当过班主任,才真正知道教育教学工作特点,才能在教学中做到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师生之间才能建立有效沟通的渠道,才懂得“角色换位”(角色换位的关键在于,教育者要丢掉高高在上、惟我独尊的管理者心态)。因为只有这样才更能够多从被教育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关心被教育者,倾听被教育者的心声,即以朋友的心态与被教育者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二、反思

 

    这次考察,真的收获多多,我对广州教育的整体的感受是观念新、思路清、措施硬、工作实、管理细、效率高、发展快,值得我在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得以借鉴和吸收,同时也很有利于我校全体老师借鉴和学习,从而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宽我们的思路。

 

    我从事教育工作15年了,但对于教育的内涵,似乎我们教育者没有多少人去认真思考;“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都知道,也常常挂在嘴边,但我们实际做得很有限,而且核心理念落不到实处;其他的理念也只能流于形式,方法也太过单一、太过呆板;也可能是因为我们教学中没能做到持之以恒,政策与评价制度也不够完善,而制约了我们的发展。

 

    另外,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地搞好教学科研工作,切忌表面化,形式化;不随风、不跟潮、找准教学科研的切入点,切实做到人人乐于参与教研;坚持“从问题到课题,从经验到实验,从结果到成果”的科研工作思路,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

 

    总之,通过这次考察学习,让我知道了必须加快学习的步伐,作为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要不停的为自己充电,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改革。要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大脑,把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校本课程,真正做到:做一行爱一行,做一行专一行,努力让自己在学科教学的领域里成为一个能手。

 

    当然在教学中还是要继承传统教学的好方法,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个体性。教师不断深化自身的教育教学新理念,不断的总结反思,努力让自己健康的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