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的2000年前后,陆陆续续在广州生活工作了两年,那时一周要喝几次粤式早茶。每逢周一,阿海、阿甘、阿德三位拍档汇聚在珠江边一座茶楼,先到的往往会买一份南方日报,厚厚的、几十页的那种。一人一部车,如约而来,一人一部手机,往桌子上一撂,边吃边喝边工作,汇报、议事、决策,喝完早茶,一周的工作也就有谱了。我当时是列席的客人,往往只看报纸不说话,因为听不懂鸟语,最后其中一位会用粤语普通话给我陈述一边,好像是汇报似的。他们的钢材生意做的很大,当时在国内小有名气,有时候会叫来很多人一起喝早茶,合作伙伴、客人、朋友、家人等等,多的时候有好几桌人。
过去好多年了,我对那几年的广州早茶记忆犹新,跨世纪的年代,人们都很兴奋,不安静、嗡嗡的,有老者、有老板、有细佬、肥仔,还有广州日报、南方日报等等。当然茶不能少,茶点琳琅满目,白粥、菜粥、鱼粥、肉粥许多种。
这次来香港,放弃了饭店的丰盛早餐,来品一次地道的港式早茶,也是一种怀旧。附带提一下,粤式早茶和港式早茶同宗,没有大的区别。香港上环的这家莲香居也许更海派一些,米其林1星。
港式早茶的各种点心。
莲香居的茶壶,一株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早茶中,茶不可少,粥不可缺。这就是皮蛋瘦肉粥。
早茶文化之一:茶壶空了,要翻盖,据说这翻盖很有讲究,我不太懂。
这时,眼尖的茶师傅会来续茶。
精致的虾饺。

引进的四川麻团。
我最喜欢的肠粉。记得在广州,我一个人的时候,往往会在路边摊花2元买上一份,再花两元买上两份报纸,然后回到寓所打发一个上午的时光。

环顾一下喝早茶的人,这一幕似曾相识。各色的人,一位孤独的老人细细的品,令我平添几许伤感。
老了有老伴,吃早茶要悠闲坦然许多,男子在看报,或星岛、或文汇,好像娱乐八卦那一版。
同来的伙伴,边吃边体验港式的早茶文化。
茶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现如今,喝茶、请你去喝茶含义大不同,那么喝早茶还是吃早茶呢?往往是说吃早茶,是有吃有喝的那种,进而还有午茶、下午茶,虽然没有晚茶之说,但晚上去茶馆,是谈天娱乐去的,打麻将、斗地主、玩拖拉机、听戏,凡此种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