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金碧辉煌、纸醉金迷的赌场属性,世人皆知;人文历史的世界遗产大三巴也就是一堵墙,徒有虚名,看来葡萄牙并没有给澳门留下多少辉煌的建筑,远远不如西班牙遗留给古巴的大教堂,午后逛一下官也街,看殖民遗风,本以为了解了澳门的风土人情,也终究还是浮光掠影。

这次来澳门,在飞机上选定了澳门红街市,看看最“新鲜”的文物,探秘澳门人的市井人文。
说到新鲜,是指猪肉新鲜,凌晨4点半生猪从内地入澳,7点左右进入市场,同样新鲜的还有海产品、水果蔬菜。说到文物,指的是市场本身,1936年开业,已经77年了,合和肉铺,1938年开始经营,也已经是70余年的老店了。一间肉铺75年,从侧面反映了澳门人的心态平和澳门社会的稳定与传承。

合和肉店的老板谢铭养,笑容满面,相当的满足,谢顶,右脸颊一簇白毛,十分好客、健谈,递给我名片后告诉我,他家是合和肉铺的第二代业主,他十几岁就在这里操刀,卖肉50年有余。

红街市是一座红楼,位于澳门罅些喇提督马路的的提督街市,红楼建于1936年,尽管斑驳破旧,但仍然使用,内外充满活力,不愧是活着的文物。

红街市被密密麻麻的高楼环抱着,是附近居民的生活中心,澳门几代人在这里买肉买菜,跨越了世纪。

在红楼的一楼,闻到的是淡淡的海腥味,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海鲜干货。

卖海鲜干货的老板,同样友好健谈,不厌其烦的介绍自己经营的产品。

就是这间HEI
KEI,也有50多年了,老板也是十几岁就在这里卖货。

G嫂买回一些干货,分给我们一些,果然新鲜好吃,她说下次还去买。

还有广东的腊味。

其实海鲜干活也要讲究新鲜,仔细看能看出来是否时间过长,是否使用了甲醛。

新鲜的海鱼琳琅满目,是海居的澳门人的家常菜。

大鱼切成段,按两卖,这里16两为一市斤。计算一下,大鲅鱼每两2.2澳门币,一斤就是35.2澳门币,差不多人民币30元一斤。

小鱼还是按市斤卖。

老板把鱼收拾干净。

早晨的生意很红火。

澳门的猪肉,其实也产与内地,但为什么看起来质量要好,分析起来,无疑商家是老字号,一定要诚信才能持久,所以把好进货渠道,绝不能注水,缺斤少两,而且中央政府向来对去港澳食品把关更严格,这曾经令大陆居民耿耿于怀,几年前的蒙牛牛奶就是一个例子。

大成肉铺也是老字号,猪肉的分割相当的讲究。

一个肉铺一般一天卖两头猪以上,300多斤,有猪舌为证。

开记鲜牛肉,也切成一块一块的挂起来卖。

市场外面有平民饭店和新鲜的水果摊。

卖榴莲的生意很红火。

榴莲壳摆放整齐,需要高超的技术。

离开红街市,G兄带领我们来到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子,进入同样不起眼的老字号餐厅,这里的鸡煲翅也有几十年了,非常有名,好吃不贵。

一条三十几斤的大鱼,在店堂里被一段段剁开,我们买了一段,和茄炖在一起,也是相当的好吃。

吃饱后逛街,一不小心又到了大三巴。

这里是游客的天下。

葡萄牙风格的大教堂。

市政广场,热闹依旧。

我们经常会徘徊在十字街头。

在取舍之间,不经意进入中华风格的街道。

难忘澳门红街市,这座77年历史的澳门唯一的街市文物建筑。红街市非常平凡,只有红色的外墙有些显眼,这里没有金碧辉煌的大厅,没有光怪陆离的夜景,更没有一夜暴富的传奇,一个卖肉的,兢兢业业53年,绝对应该是一个富翁,至少千万以上才是,不过他精神上的富有才令人羡慕,坚守最平凡的市井,不被灯红酒绿的赌场诱惑,正像这红街市一样,是活着的文物,记载着过去,演绎着现在,昭示着未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