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小镇规模最大的葡萄酒节最后那晚,总要在夜空燃放焰火。那焰火的规模,大概也就相当于上海黄河路美食街一饭店老板过年接财神时的燃放规模。因为就在家门口,所以每次我们一家老小,都很起劲地翘首以待。
今年的那焰火,很蹊跷,像老太太撒尿,放没多久,就结束了,感觉有金融危机,镇政府节省开支的味道。
事后看了地区报纸,才知道,原来啊,是“中国制造”惹的祸,一枚焰火的引信发生故障,提前引爆,致使一工作人员面部受伤,急送医院,也导致焰火燃放匆匆收场。
那篇报道开头就强调“中国制造”,而这家焰火燃放公司也是镇政府今年新换的,以前倒从来没出过事。其实我知道,原来每年放焰火的那家,供应商也是中国的,因为跟我一起学德语的一个川妹子,在原来那个焰火老板的村子里住,中国焰火供应商来德访问,川妹子还帮衬德国老板,招待中国客人一桌川菜呢。

中国焰火质量问题导致小镇燃放地炸出一个大坑。
唉,以前每年放得好好的,没人说中国东东质量好,偏今年出事了,马上就拿“中国制造”说事,反正“中国制造”已经跟廉价、低质连在一起。
就像近日上海莲花路高楼俯卧撑,当日德国电视便进行了报道,周围已有几人问过我诸如造这等房子,如何没人监管之类,我无语。还是先生替我解围,说上海高楼万千,也就倒了这幢。关键时候,国际友人稍加评论,比咱自己说话,要有说服力啊。
有时候,也真替“中国制造”着急,好好的原材料,为啥就不花点功夫做得结实点,由于制造过程的敷衍了事,一样好东西就费了,白白浪费了资源。
在德国生活,觉得德国人购物时,不像中国人把售后服务,看得那么重,因为德国人压根没想过买回去会坏这桩事情。
我们一家在小镇安顿后,住的是公婆原先住的房子,他们则搬到另一幢房子去了。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是先生的曾祖父1898年盖的,房子的墙壁那个厚实,据说马桶下水管道,建时就安排了无比粗大的管子,所以至今没有漏水、跑冒现象,不得不佩服他们建房时要造福子孙的百年大计。
搬进来后,电器、厨具,我们尽量利用公婆原先有的东西。我们厨房的排油烟机,是他们1964年购置的,现在运转如常,只要按时从超市购买过滤棉更换即可。洗衣机是奶奶传给婆婆,已经用了25年。直到去年,突然不排水,我们几乎没有动修理的念头,直接让它休息,购买了新的,一来修理人工贵,二来25年,也足以让人对它厌倦。对于这台新洗衣机,预期的使用年限是我做丈母娘的时候,由我女婿帮我们扔出去。
家里有个储藏室,里面存放了好多先生和他兄弟小时候玩过的玩具,还有些衣服。我小叔子,今年24岁,他小时候穿过的一件衬衫,我女儿在2岁的时候,穿得很好看。她穿完了,我满怀敬意地保存了。我先生小时候穿过的绒线衣和帽子,是当年婆婆的一位朋友亲手编织的,我女儿去年也穿戴过。现在我仍旧归还婆婆,由她留念。女儿现在吃饭的幼儿就餐椅,塑料制成,为当年小叔子幼年时使用,我女儿从一岁起,用到现在,很结实。
储藏室里还放着许多唱片,那是先生小时候听过的童话和儿歌。反正这些经典童话和儿歌不会过时,以前的灰姑娘,还是现在的灰姑娘,为了利用这些唱片,我们在超市花30欧元买了个唱机。超市向市场供应唱机,就是为了满足家里有老唱片顾客的需求。
两年来,女儿阿丽娜每个晚上都要躺在床上,自己挑选一张爸爸当年听过的童话、儿歌进入梦乡,啥《长袜子皮皮》、《皇帝的新装》、《灰姑娘》等等,我还发现一张歌唱成吉思汉的儿童歌曲唱片呢。
想想,那些普通的家用东西,在代与代之间传承,除了温情也传递着传统,既节约了资源,又保护了环境,当然靠的还是过硬的质量。
阿丽娜丛爸爸那里继承来的童话、儿歌唱片。每晚一张,睡到天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