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zsb.sznews.com/page/1162/2015-02/06/C04/20150206C04_brief.jpg
这一段时间痴迷世界名著《鲁拜集》,尤其是那本随着泰坦尼克号沉入海底的“世界上最豪华的版本”,它带来许多故事,神秘而诱人。今年三月,我们将翻译出版《随泰坦尼克沉没的书之瑰宝》,该书作者罗勃·谢泼德也将来中国,在北京和上海做专题讲座,与读者见面。近一段时间,我将相关信息不断在文章中提及,没想到引来许多同道关注,讨论与询问之声不绝于耳。其中有一位叫做“老鸽”的网友,自称是《鲁拜集》的业余爱好者,更是连篇发问,很有水平。为此我多次去他的博客拜读,见到他所知极多,确实是一位资深“鲁迷”。现在我将一些问题整理出来,在这里尽我所知,做一点回答。深层的故事,还要等到今年三月份,罗勃先生来中国讲座的时候,当面请教了。
1.桑格斯基做过几本《鲁拜集》呢?
答:不清楚。已知三本,其中两本:一九〇五年,他在桑萨公司做了一本《鲁拜集》,用的是麦克米兰公司的版本,封面用深绿色摩洛哥皮,中央嵌板和边缘使用淡蓝色皮革,红色和白色花朵,绿色叶子,一只孔雀由绿色、棕色和蓝色皮革表贴而成。中央圆环镶嵌二十一颗猫眼石,用以装饰孔雀开屏。这是桑格斯基第一次将孔雀用于《鲁拜集》的装帧。至于镶嵌珠宝,桑氏第一次使用这种艺术形式,是在一九〇四年,他在斯宾塞《颂歌和小爱神》制作中,用了六颗猫眼石,镶嵌在盛开的都铎玫瑰花中央。后来他又做了许多珠宝书,这本《鲁拜集》只是其中之一。一九〇六年在法兰克福书展上,这本《鲁拜集》展出,被法兰克福城市美术馆买去收藏。桑格斯基做的第二本《鲁拜集》,就是泰坦尼克号上那一本书。桑氏为此书的设计用了六到八个月的准备时间,丝毫不敢怠慢,直到一九〇九年正式制作开始。一位《书籍装帧期刊》的记者,曾经在一九一一年造访过装订车间,他报道中写道:“桑萨公司弥漫着愉快而乐观的气氛,宛如略过荒漠的一股清风,令人心旷神怡。”
2.上述第二本《鲁拜集》,用的是什么“书芯”?
答:就是一八八四年美国波士顿霍顿·米福林公司出版的对开本《鲁拜集》,其中由伊莱休·维德绘制插画。根据《随泰坦尼克沉没的书之瑰宝》一书记载,这本《鲁拜集》是萨瑟兰书店高级雇员斯特恩豪斯,私自同意桑格斯基制作的。桑格斯基一九〇七年结识斯特恩豪斯,“他不断在斯特恩豪斯面前说起自己的理想,渴望有机会装帧一八八四年出版的由维德绘制插图的《鲁拜集》,这个对开本开本之大,足够设计师在上面尽情发挥,一展才华。”最终得以启动这本书的制作。关于“书芯”的情况,去年杨小洲在伦敦,来到那家萨瑟兰书店,向书店老板询问泰坦尼克号上那本《鲁拜集》,用的什么版本做“书芯”?那位老板当场拿出仅存的一本“那个一八八四年的版本”,伊莱休·维德绘制的插图是石版画直接印刷的原作,对开本,它使用的英文译文是菲茨杰拉德翻译的第三版。
3.后来桑萨公司又按照桑格斯基的设计,做过两本《鲁拜集》?
答:是。一九一二年四月十日泰坦尼克号沉没,那本《鲁拜集》也随之沉入海底。四月二十三日,桑萨公司曾经在《每日电讯报》上,刊登一则试图重新制作此书的消息。但是七月一日,根本不会游泳的桑格斯基,为了救一名落水妇女,耗尽体力被急流吞没。一九二四年,桑格斯基的合作者萨克利夫的侄子斯坦利·布雷进入桑萨公司学徒,他在一九三二年发现了那本《鲁拜集》的文件,他瞒着叔叔,用七年时间,于一九三九年完成了该书的制作工作。但一九四一年被德军炮火烧毁。布雷不甘心,倾尽毕生精力,又做一本《鲁拜集》,现存大英图书馆中。(深圳商报2015年2月6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