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古书中,经常会看到石头变异的记载,诸如石头自己立起来、石头自己燃烧、石头说话、石头在水上漂移、石头上刻有字迹、玉石互变等。按照术士解说,金与石属于同类,所以石头的变异,就与五行中的“金”联系起来。一般解说,天上掉下石头,预示着帝王有难;地上的石头自立起来,如果在山上,预示着与帝王同姓的庶人要夺天下;如果在平地上,预示着异姓的庶人要夺天下;如果在水中,预示着出圣人;如果在泽中,预示着出小人。
许多时候,石头变异时,它的上面都会刻有字迹。《史记》记载,秦始皇时,天上掉下陨石,上面刻着字迹:“始皇死而地分。”三国时,张掖柳谷口水中涌出一块宝石,“状像灵龟,立于西川。”上面有七匹石马,还有凤、麒麟、白虎、犠牛、璜玦八卦、列宿、孛彗等图像。另有文字写道:“大讨曹”,预示着魏的衰落,晋代的兴起。史上类似的记载从未间断,阅之有些乏味,可信与否也难追究。
当然,其中有趣的故事也是有的。后赵武帝石虎年间,青州传言,济南平陵城北,有一尊石虎,一夜之间忽然漂移到城东南善石沟上,地上留下狼狐跟随的足迹不下千数,已经踏出一条路来。石虎闻之大喜,说道:“我就是石虎。由北方移到南方,预示着我要去夺取江南啊!”此时,泰山上又有一块大石自己燃烧起来,烧了八天才熄灭。东海也有一块大石自立起来,旁边还有血迹;邺城西山的石缝流出血,血长十余步,宽二尺有余。这一定是在说石虎实施暴政、穷兵黩武一面了。
说到“石流血”,唐至德二年,昭陵的石人石马竟流出汗,把地面都湿了。原因是当时安禄山叛乱,叛军直逼长安。唐军就要失败时,突然见到一队人马杀出,击退叛军。这一天,昭陵的守陵人说,陵宫前的石人石马都汗流不止。应该是先帝李世民的在天之灵,派遣他陵前的石人石马,前去护佑子孙。后来李商隐在《复京》诗中写道:“天教李令心如日,可要昭陵石马来。”类似的故事,见于当初周武王攻克晋州的时候,齐地有石像,汗流湿地,也是去为武王助阵了。
石头之中的极品是玉,玉与石之间的变异最为惊人。春秋昭公二十四年,王子鼌反叛周朝,将一块宝珪投入黄河,向河神祈祷。第二天,船工从黄河中捞到这块宝珪。阴不佞带着周朝的人马去攻击王子鼌,抓到获玉者,抢下玉珪,试图卖掉,结果玉珪变成了石头。后来周王室安定了,阴不佞把这块玉珪献给周王;周王把东訾的土地赐给了阴不佞。后人解释说,玉变为石,是说贵族变为贱人,预示着王子鼌下场不好。
当然也有反过来的事件。隋高祖杨坚曾经在自己的寝宫中埋了两块小石头,用以标志龙床摆放的位置。不久有人发现,那两块石头变成了玉。它自然又预示着某些贱人要发达了。
更离奇的事情发生在唐大和三年,南蛮围困成都,他们试图摧毁玉晨殿,取下玉石做投石或修筑壁垒。却听到玉晨殿的石头发出三声怒吼,南蛮只好作罢。
(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4年4月6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