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行占——服妖

(2014-03-31 09:24:01)

五行占——服妖 

    春秋闵公二年,晋献公让他的儿子申生带兵讨伐东山皋落氏。赐予他的服装却左右不同颜色,像半个国君的衣裳;赐予他佩戴的饰品也是一个半环形的金玦。申生身边的随从说,君王不信任你了。否则他应该赐予你纯色的衣服,完美的玉佩。你要注意安全。四年后,申生因谗言困扰而自杀。

    汉代儒生评价,申生故事类似于服妖现象。在五行占中,服妖被归于“木”名下,也就是当五行中木发生变异时,世间会出现“貌不恭”现象,其表现之一就是世间奇装异服流行。正所谓“风俗狂慢,变节易度,则为剽轻奇怪之服,故有服妖”。

    汉代桓帝当政时,京都妇女崇尚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等装束。所谓愁眉,是把眉毛修得细而曲折;啼妆,是在眼睛下方涂脂,好像哭泣一样;堕马髻,是把头发挽向一侧;折腰步,是走路时,足不在体下;龋齿笑,是表情好像牙痛一样,乐不欣欣。后人考证,这些现象是从大将军梁冀家中流传出来的。当时梁家婚媾皇室,大作威福,将危社稷。这些病态之美的形成,预示着家运凶险。后来,梁家确实落得被诛杀九族的下场。

    历代服妖之中,关于帽子的故事不少。春秋时期,郑国子臧喜欢收藏一种“鹬冠”,也就是成语“鹬蚌相争”中那种鸟羽毛装饰帽子。由于这种鸟知天时,天将雨时,它可以先知,所以帽子插上这种羽毛,又有“术氏冠”之称。于是,鹬冠就有了服妖之嫌,郑文公甚至因此派人去杀死子臧。

    汉代昭帝时,有一种“仄注冠”,这种帽子高九寸,是大臣入朝拜谒时所用。刘贺做了许多仄注冠,既送给大臣,还送给家奴。显然犯了忌讳。刘贺为王时,又见到一只大白狗没有尾巴,还带着一顶“方山冠”。这种帽子上绣着五彩,是乐舞人所用服饰。这都是妖孽之象,预示着刘贺后来悲惨下场。

    关于帽子,还有很多记载,诸如高山冠、破后帽、倚劝帽、帽裙覆顶等,都有故事,其中也有可笑之处。比如唐代,大臣喜欢用木头雕刻官阶头像,嵌在帽子上。许多官员都效仿,一时间制木像作坊门庭若市。工匠拿起一块木头就喊:“此斫尚书头,此斫将军头,此斫军容头。”被认为不祥。

    再有,关于女人发型的故事也很有趣。上面提到,汉代流行堕马髻,歪束着头发,意为走上邪路凶兆。唐宋年间,妇女流行圆鬟椎髻、囚髻、抛家髻、朝天髻等,在术士判断中,都是不祥之兆。而杨贵妃喜欢以假鬓为首饰,并且喜欢穿黄色裙子,当时有人歌曰:“义髻抛河里,黄裙逐水流。”最终预示着杨贵妃的悲惨命运。

    服妖也包括一些用具。汉灵帝喜欢驭驴,经常驾着四匹白驴戏耍。结果百官效仿,当时驴价钱比马还贵。《易》曰:“时乘六龙以御天。”行天者莫若龙,行地者莫若马。况且驴是村夫用于负重之物,皇帝驾驭,当然有悖纲常。(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4年3月3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