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2013年上半年的调查数据,国民阅读倾向可见一斑,文学类和少儿类图书持续畅销。然而,图书的畅销,与国民阅读状况之间其实并不能画等号
。目前,国民在阅读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偏好浅阅读、忽略深阅读,年轻人离书籍越来越远等。记者采访了著名出版人、海豚出版社社长俞晓群和儿童文学作家、文学评论家安武林,请他们谈谈自己关于阅读的一些见解。
俞晓群
从浅阅读到深阅读
“西方中世纪以后有一段思想启蒙运动,最大的变化有两点,一是作家作品出现,二是印刷行业的发展,作品得以传播,读者也就培养起来,他们不再到教堂里听神父说教,而是把阅读作为个人的事情。”著名出版人、海豚出版社社长俞晓群说,中国也曾有灿烂文明,自古以来流传下来众多典籍。可近百年来,中国人为什么不爱读书了呢?俞晓群认为,国民阅读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极端商业化和功利性,这对阅读起了很大的副作用。而原因主要在于两方面,“近代以来我国经济落后,我们一直在追赶经济,特别是近十几年来,追求极端商业化,经济方面的矫枉过正造成文化出现偏差。比如阅读方面追求畅销书,一切围着市场转,对文化构建冲击很大。”俞晓群说,“再一个原因就是应试教育,只追求实用性,造成阅读面非常窄。”
俞晓群认为,目前,国民倾向于快餐化、碎片化阅读,“现在,人们获取信息方法太多,有各种渠道。有些时事类阅读属于浅阅读,只是知道些东西,一转头就过时了,我们更需要一些深阅读,在阅读中通过书获得一些文化知识、道德熏陶。有人认为每天从微博上读几条新闻就是阅读了,其实这是错误的。比如看电视这种视觉阅读,也有知识性东西在里边,但从人类进步的角度来说,还是应该多做深阅读。”
俞晓群说,让国民培养出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好的阅读习惯如何培养?“第一是有好的图书评论环境,比如西方商业社会的书评,非常有权威性。推荐、批评、表扬都应该有健全的文化队伍。第二是人们的生活习惯有所塑造,‘我休闲的时候去做什么’,他们应该能想到读书是一种好的休闲方式。不仅要解决读什么书的问题,还要把读书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代代相传。毕竟大家爱好截然不同,这个需要培养。第三是出版商要多出好书。”
安武林
系列书不要追着读
根据开卷公司公布的图书排行榜单来看,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系列书是个当之无愧的大热门,尤其是少儿类系列书,如《墨多多谜境冒险》系列,在2013年上半年地面渠道大众畅销榜上,该系列有三本书进入前十名。记者也注意到,现在很多儿童类图书都是一推一个系列,尤其是故事类图书,一本接一本地出,很多痴迷的粉丝都追着看。对于这种现象,儿童文学作家、文学评论家安武林说,“现在有些作家推系列化作品,一套书就十几本、甚至几十本,其实,我认为读一两本就可以了,读十本和一两本的意义是一样的。因为类型化写作对作家来说是不断重复,而创作需要的是创新。重复就像是在水平方向上来回移动,对孩子的进步无意义。”因此,安武林认为,不要让孩子痴迷地读下去,看上一两本再换另一部作品读读,尝试不同的东西,“营养”才更全面,孩子才能发现更好的东西。
对于现代人在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安武林认为,现代人读书读不进去是因为他们越来越喜欢网络化、娱乐化、简单化。“我坐地铁、公交出门的时候,常发现只有我一人拿书,别人都是用电子产品,这是目前的现实”,安武林说,“人的智力发展要有挑战性,如果没有挑战,人类就没有进步,阅读也是由容易到难的过程,读不下去反映的是他们自己的问题。”
如今,电子阅读对纸质阅读的冲击很大,安武林说,纸质阅读还是应该被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电子阅读是游戏化的阅读,无法跟纸质阅读相比较。传统的纸质阅读,读者会学到很多与书本有关的知识,比如书的版本、装帧、设计、插图等,一本书是很多人共同劳动的结果。而读者从电子产品上读到的只是通过技术手段转化的文本。”因此,安武林认为,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是并行不悖的两条路,数字化阅读越来越普及,但纸质阅读不会消亡,最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图书向高等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比如收藏、作为馈赠礼品等。(2013年9月6日)
记者
高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