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俞晓群:读书就要一步登天(河北青年报赵丽肖)

(2012-02-06 14:08:10)
标签:

文化

俞晓群:读书就要一步登天
●最近在读:《<读书>十年》(扬之水)《橄榄香》(董桥)
·2012-2-5 19:49:52·来源:河北青年报

http://www.hbqnb.com/news/Files/adminfiles/wangxue/20120205/2012020519512372430.jpg

人物简介

和著名出版人俞晓群聊天,总也绕不开“书”这个话题,他看书、编书、写书,而且写的很多书还是跟“书”有关,比如《人书情未了》、《这一代书香》等。俞晓群有不少阅读心得,他说最重要的一点是“一步登天”——无论是读书方法还是阅读范围,都和名家大家接轨,直接从他们身上汲取经验。如果说读书也有捷径的话,这可以算上一条了吧,俞晓群说,他自己的经历就是这样的。

●最近在读:《<读书>十年》(扬之水)《橄榄香》(董桥)

●特别推荐:《我不是完美小孩》(几米)

http://www.hbqnb.com/news/Files/adminfiles/wangxue/20120205/2012020520025437834.jpg

《世界数学史简编》

■作者: 梁宗巨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80年

http://www.hbqnb.com/news/Files/adminfiles/wangxue/20120205/2012020520034877557.jpg

《<读书>十年》

■作者: 扬之水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1年11月

和著名出版人俞晓群聊天,总也绕不开“书”这个话题,他看书、编书、写书,而且写的很多书还是跟“书”有关,比如《人书情未了》、《这一代书香》等。俞晓群有不少阅读心得,他说最重要的一点是“一步登天”——无论是读书方法还是阅读范围,都和名家大家接轨,直接从他们身上汲取经验。如果说读书也有捷径的话,这可以算上一条了吧,俞晓群说,他自己的经历就是这样的。

●从名家读书随笔里找书读

从内容上来讲,俞晓群把自己的阅读分为两类,一类是闲书,一类是专题书。

“身为出版人,对于时下的热点书我也会去翻一翻,如果觉得好就买回来留存。但这类闲书中,也有我必须买的,比如说我喜欢中国古代哲学,近些年对古代术数感兴趣,只要一看到这类书就会买回来。”

但是话说回来,俞晓群虽然喜欢读书,却很少看文学方面的书。“近十年来我很少读文学类的书,仅仅是读一些随笔,但也并不是那种精美的、文艺性的、比较空的散文,而是读一些名家的阅读随笔,比如施蛰存的、董桥的、扬之水的,他们的书对我的阅读也有一些启发。很多年前沈昌文做《读书》杂志时就说过一定要读大家的读书随笔,他们提到某本书,再去找来读。”

俞晓群说,相比第一类阅读来说,第二类阅读的量比较大。“我会给自己设定不同的题目,有时候是围绕一篇文章,有时候是围绕一本书,边读边写,阅读做完了,文章或者书也写完了。这类阅读非常有针对性,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个方法适用于每个人,不一定为了写文章或者写书,你可以找一个感兴趣的题目,围绕这个题目去做一系列的阅读,收获一定不少。”

俞晓群举了个例子。“前段时间为了写《前辈:从张元济到陈原》,我读了巴金、陈原、王云五、张元济、周振甫、邹韬奋、胡愈之等现代多位出版大家和关心出版的学问家的很多东西,可以说他们为我解答了很多疑惑。以前我们搞商业化,认为要挣钱就得通俗化,就得跟学术、高雅对立,可以说这种情绪弥漫在阅读、出版和创作界。但是这些前辈的书给了我教训,他们的阅读是非常生动的,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商业化,既高雅又挣钱又追求向上的东西是可以有的。”

●跟前辈学做读书笔记做剪报

说到读书的方法,俞晓群提到了对他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和一本书。

“这本书的名字叫《世界数学史简编》,作者是梁宗巨先生。我最初知道此书是在1982年,当时我们几个理工科专业毕业的青年人被分配到辽宁人民出版社工作。上班的第一天,一位老编辑给我们来个‘下马威’,让我们3天内写出一部书稿的审稿意见。交稿的那天,老编辑把我们的‘审稿意见’贴在墙上。结果,错字、标点、格式、文体……处处都是毛病。‘这样的文字基础,怎么当得了编辑呢?’一位老编辑小声议论着。我忍不住接话:‘我们是学理工的嘛,怎么能比得了你们这些文史哲出身的人呢?’闻此言,那位老编辑递给我一本《世界数学史简编》,他说:‘读读这本书,它的作者梁宗巨是复旦大学化学系出身,但他的文字水平远在我们这些人之上。’当时,我晕头晕脑地捧着《世界数学史简编》,半为掩饰地翻读起来,没想到一下子就读进去了。它本来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学术专著,梁先生的笔法却像讲故事一样,条理清晰,文字干净,注说完整,容易理解,妙趣横生。从那一刻起,我就爱上了数学史研究,并且后来在这一领域内徜徉了很久,读了很多科学史的书,编了很多科学史的书,还著译过几本相关的书,比如《自然数中的明珠》等。”

后来,俞晓群又有机会得到梁宗巨先生的言传身教。“梁老后来成为我最重要的作者,我多次登门拜访,坐在他窄小的书房里,了解他学术研究的思路和动态,甚至更愿意了解他充满个性的生活态度。他是学化学的,他告诉我搞数学史并不难,重在勤奋和积累。他有做读书笔记和剪报的习惯,当时我二十几岁,有问题就去请教梁老,他就到书房里翻出以前做的笔记或者剪报,说三十年前有个类似的问题是这么解决的。从那时起,我就有了做笔记,做剪报的习惯。从这些前辈身上,直接学到了不少有用的方法。”

●向“有脚的百科全书”学泛读书

博览群书并不是俞晓群当了出版人之后才养成的职业习惯,在他上大学期间,就已经喜欢阅读各类书籍了。俞晓群说,阅读之博也是一位大家教会他的。

“王云五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他编书量非常大,出版世人瞩目的《万有文库》、《中国文化史丛书》、《大学丛书》等大型丛书。阅读上,他对我的影响颇深。王云五小时候家里不让他读书,他便自学外语,后来还成了胡适的外语老师。17岁的时候王云五用按揭的方式买了一套《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三年后付清书款时,他已经把大百科全书通读一遍了。胡适曾说过‘他是有脚的百科全书’。从他那儿我学到了读书之人要泛读书,学到了阅读之博。”

“我建议年轻人读书还是要‘一步登天’。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内,直接跟最优秀的人接轨。生命有限,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走弯路、走歪路上。”■文/本报记者赵丽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