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玛:《这一代的书香》读后
(2011-09-06 12:00:27)
标签:
文化 |
我的话:收到一封博友的来信,写得很好,征得同意,原封不动转发于下。其中“指误”一段,非常认真,让我非常感动。虽然有些是不对的,比如“弟子职”是有的,不同于“弟子规”等,但我极其赞成这种精神,尤其是出版人。值此,再致敬意!
尊敬的俞社长:
您好。本来早就想写给您的这封邮件,由于我休了一个多月的暑假,回了老家,“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竟拖到现在了。
可是心里还是一直惦着的,因为这对于我的确是一件颇为郑重的事,我愿意很郑重地向您表达我由衷的敬意,我相信这是您应该收获的。
是很偶然地先在“天涯”上看到了您的一篇文章,感到很有见地(恕我孤陋,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您的名字),然后“百度”到了您的博客,一篇一篇地看过去,再然后便网购并认真阅读了您的书《这一代的书香——三十年书业的人和事》。
可以用一下几个词概括我的感受——感动、敬重、亲切。
感动敬重于您对书,对文化,,对价值,对作者、前辈、朋友的诚挚素朴的有温度的爱和脚踏实地负责任的担当。这本该是出版人所应具备的较为普遍的特质,但众所周知,这却一直为当前我国出版人所稀有,至少,在我所见所知的出版人中,屈指而数的话,一个巴掌也用不完。从这一点上说,您是珍贵的。您所写下的文字,是有生命有价值的。
让人感到亲切,没有太多距离感,大约是因为您文字里流露的平易和真诚。很高兴的是您虽然做了很多年的领导,但是没有沾染那些可憎的虚假和可笑的自以为是,还是能以手中的笔和胸中的心相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夸耀,不卖弄,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自然真诚,这个不容易。我想您当得起“素心人”三个字。
我觉得,您还是一个多情而可爱的人,不仅是对文化,对书,对前辈,对朋友,用心用情,也对自己的生命,对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和宇宙。当一个人,伏案读书,读着读着落下泪来;当一个人,夜半搁笔,推开窗子,凝视夜色和灯火;当一个人,在高楼大厦间穿行脑子里装着各种事务时,还能够看见柳绿桃红……一切景语皆情语,不善感,不深情的人,如何能够?
“有人说,陆灏有些怪气。那还用说,只是他怪而讲理,怪而可爱。”非常之喜欢这句话。自己也可爱的人,才能充分地知道别人的可爱。可爱而不怪的人,才能欣赏怪而可爱的人。
关于我的感受,先就说这么些吧,肚子有些饿,忽然笔滞。未尽的,容后再禀。
顺便报告:我买过辽教社出的《岐黄医道》和《六祖坛经》。
再次向您致敬
一个愿意向您学习的小编辑 格尔玛
另:捧读《这一代的书香》时,陆续地也发现几处问题,一并寄上,请您审阅,如有可取处,重印时或可修正——
1、Piii 第11行 倒5字 “我”,可删;
2、p87 倒1行 第13字 “的”,应删;
3、p88 倒2行 “八斤半”,是否应为“二斤半”(俗语管脑袋叫“二斤半”,是否指此。八斤半有点重);
4、p102 第3行 “填空题”,结合后文看,似应为“选择题”;
5、P115/116/117
计4处《奇人王云五》当为《文化奇人王云五》(应与p117该书封面图片所示统一);
6、p149 倒1行 “见到优秀人物,人们往往希望见贤思齐”一句,句内语意重叠,不够通顺;
7、p171 倒1行 “气喘嘘嘘”——“气喘吁吁”;
8、p186 第11行 “弟子职”——“弟子规”;
9、p253 第10行 “我们精神”——“我们的精神”;
10、255 第2行 “与三联书店”,是否应为“从三联书店”或“与三联书店共分一杯羹”;
11、p275 倒6行 “这本套”——“这套”;
12、p289 倒4 行 “动则”——“动辄”;
13、p294 倒7行 “征稿启示”——“征稿启事”;
14、p303 倒3 行 “听到这个消息”,不甚妥帖,据前述为当面约稿,改为“受到这个约请”,似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