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公里走西部:塔尔寺,额头轻叩大银塔


标签:
坐看云起云起摄影八千公里走西部塔尔寺大金顶菩提叶大银塔旅游 |
分类: 云起视觉 |

2010.9.15
塔尔寺
**
本次西行,在几乎所有寺庙内都没有拍照,大概是一种敬仰、敬畏吧。
西行一次,居然已发了二十几篇博文,可见印象至深。但,所发大都是看片说话,一是风景的确美,二是因为那样简单,还快,就像是套餐。最好吃的一定不是套餐,旅行中印象最深的其实也不是照片,再美的照片也装不进你眼中的风景,当然,更别提路上的景、人、物、事带给你的感觉,或震撼,或惊诧,或感动,或艰辛,或危险,或奔放,有山穷水尽之绝望,也有柳暗花明之惊喜,有自然造化之神奇,也有人间冷暖之体会。
很多在心里,时时想起,却难以提笔。
有些感觉是写不出来的。

车开近塔尔寺,前面有人拦住去路,一手拿着钱,一手指着路边的牌子:“塔尔寺停车处”。按照指示,交了20,拐了进去。发现离寺还有段距离,径直开进去,停好车。还没下来,一个藏民来敲门,收费,20。我们说,不是交过了吗?说的我们也听不大懂,大概是前面跟他不是一回事。哦,先中一招!
先在寺外广场上转悠。不管寺外的看车人怎么对我,来到这种地方,还是会自然地在心里有份崇敬,于是心态也变得比平常好一些。远远地拍了张带塔尔寺字样的全景,待走近时,忽然有人过来拿了那个“匾”就走,嘿,居然是“移动设备”,就是上图中下方的那个黑牌子。牛!看来要拍照也是要花钱的。转了一圈,给一群老年朋友照了个合影,被他们的笑容和热情打动。
想多了解一下这里的文化,所以雇了个导游解说。导游是汉人,但基本长得跟藏民差不多。耐心地带着我们参观,从主要的建筑大金瓦寺、小金瓦寺、花寺、大经堂...到宗喀巴大师罗桑扎巴的诞生和生平、佛学院,还闻名于世的号称"塔尔寺三绝的酥油花、壁画和堆绣。我们自然而然的、在浓浓的酥油味道里体会着藏传佛教的文化,学会了藏传佛教的拜礼。
在大金瓦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被那富丽堂皇的、神秘庄严的建筑所震撼,那据说用了1300
导游说,在这里拜一下很灵的。其实面对这样的可称藏传佛教老祖的诞生地前,请一碗酥油灯也是应该的,为自己、为家人。不想还有意外收获,因为请的酥油灯比较大,导游特意跟喇嘛说可以让我们进去殿里进拜大银塔,要知道,一般教徒是不能进到里面的,只能隔着窗子拜。我们轻手轻脚进了大殿,顿时被那大银塔所吸引,震撼:这就是宗喀巴诞生的地方。大银塔以纯银作底座,镀以黄金,并镶嵌各种珠宝,裹以数十层白色“哈达”,以示高贵。塔上有一龛,内塑有宗喀巴像,塔前陈放有各式酥油灯盏,银鼓号角,玉炉金幢。底座已呈暗黑的银色,厚重而庄严。那一刻,心如止水,我轻轻地闭上眼,将额头轻轻地触向银塔的底座,对大师表达着我的膜拜。
我向其他人一样,站在树下,等着拾一片飘落的树叶,承接吉祥。偶尔有叶被风吹落,树下的人们便一拥而上。我站在旁边,仰望天空。或是有缘,只见一页菩提飘然而落,赶紧俯身接住,竟没别人看见。
出来的时候,快到大门,一个人向我走过来,把还沉浸在酥油味儿里的我吓了一跳,定睛一看,是一个藏族老妇,对我双手合十,嘴里不停地说着:“扎西德勒,好人”,还不停的伸着大拇指。同伴倒是比我反应快,告诉我说,这不是刚才你给钱的那个老人嘛。可不是,刚到时,在门口,一个老妇向我合十,因为在城市里见得多了各种乞讨者,本不想搭理。导游告知,这些人都是远道而来的信徒,来朝拜的,只是要点路费什么的。我就拿出兜里的20
快拐弯时,回头一看,那老妇还在朝着我们的方向,说手合十。
离开的时候,经过景区出口,我们摇下窗子,对着那个收费的藏族小伙:扎西德勒!
** 有关塔尔寺的详细介绍:http://baike.baidu.com/view/6104.htm
==============================================================================================
八千公里走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