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陕西虎牙
陕西虎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00
  • 关注人气: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13.3.4 九探大陵:秦都学人

(2013-03-26 21:35:36)
标签:

转载

http://s6/mw690/4bf608f6td79fa1e80355&690九探大陵:秦都学人" TITLE="[转载]13.3.4 九探大陵:秦都学人" />

张老师为我翻开泾阳县古地图

 

    “你刚才问现在咸阳的标志是个啥?我觉得还是咸阳桥。关中八景:咸阳古渡嘛!这可以作为一个标志,再寻个标志也寻不上个啥。”张鸿杰老先生说。

    今天是周一,各个政府部门开会的时间。

    中午,秦都区文物旅游局的朱科长开车带我来到咸阳的西郊,拜访了张鸿杰老先生。

 

    76岁的张老师退休前是咸阳地方志办公室市志科科长、地名学专家。虎牙大哥拜托朱科长为我找寻县志资料,朱科长马上想起了张老师。电话一联系,老人很痛快:直接来我家吧!朱科长的父亲与张老师曾是同事,两家是世交,张老师的爱人还是朱科长的小学老师。

    笑眯眯的张老师为我们开了门。头发灰白,身材瘦削却是硬朗,耳不聋眼不花,书桌上堆满清代乾隆年间的咸阳县志,对于这么大年纪每天还能工作,他很是得意:“每天就弄这!我现在眼睛还好着呢!如果眼睛不行咧,脑子不好用了,那就啥也干不成了。”

    像80年代的学者那样,张老师的家非常朴素。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摆满了各种县志、地名志的书房,那都是厚重的大部头,其中就有绿色硬壳烫金标题的《陕西省咸阳市地名志》。

    1984年,《陕西省咸阳市地名志》出版,这是建国以后第一次系统地将咸阳地区主要村镇名称整理记录的书籍,主编就是时年47岁的张鸿杰。这本书以及系列丛书的出版是基于1980年代初期全国范围内的地名普查工作。文革结束后第二年,面对全国范围内街道、乡镇地名的混乱,国务院成立中国地名委员会。

    随后各级都成立地名普查组织。咸阳市地名办成立后,将张鸿杰从咸阳市博物馆调去参与这项工作。浙江是地名普查方面较有成就的,其工作由地名学专家陈桥驿主持。为了编好咸阳县志,张鸿杰曾利用开会的机会专门向陈桥驿请教。当时地名普查由市下达给县,各县下达给各乡,各乡再把各村的情况搞清楚。具体到村是需要历史文献做依据的,如果没有文献,只能请“三老”召开座谈会,“三老”指的是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座谈会需要有纪要,这个记录就作为村来历的原始稿。

    张老师翻出一个褐色的小本子,那是1989年5月颁发的中国地名学研究会会员证。第一期会员,陕西省只有五个人。第一个是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然后是李之勤、罗耀富、胡汉兰,“第五个就是我。哈哈哈哈”,说到这里,张老师大笑。

    退休以后,张老师不但要负责对旧县志的校注工作,咸阳市城市规划凡是遇到与城市史相关的问题,都要请张老师参与讨论。七十几岁的年纪,事情见得太多。提起咸阳城市改造,除了一丝惋惜,并没有更多的郁郁不平。张老师身上除了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新出土材料的兴奋,再就是淡然。

    女儿赶过来给父母做饭,像绝大多数关中家庭一样,这顿饭的主题还是面条。本想请张老师一同午饭,老人挥动着精瘦的胳膊坚决不去,我只好同朱科长告辞。

    下午,我沿着渭河边走了很久。渭河两岸皆是林立的高楼。

 

http://s7/mw690/4bf608f6t06c3c528e3b6&690九探大陵:秦都学人" TITLE="[转载]13.3.4 九探大陵:秦都学人" />
张老师主编的《咸阳市地名志》

http://s4/mw690/4bf608f6td79fa1e0a9f3&690九探大陵:秦都学人" TITLE="[转载]13.3.4 九探大陵:秦都学人" />
中国地名学研究会会员证


http://s10/mw690/4bf608f6td79fa1ee6dd9&690九探大陵:秦都学人" TITLE="[转载]13.3.4 九探大陵:秦都学人" />
书房


http://s5/mw690/4bf608f6t7bf65d003e84&690九探大陵:秦都学人" TITLE="[转载]13.3.4 九探大陵:秦都学人" />
咸阳古渡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