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多情的故土(散文)
标签:
故土兰州乡下文化 |
分类: 天地才情 |
这就是陇上名城——兰州,古老的黄河日复一日年年不息地穿城而过。你看!那奔腾的怒流,形似招展的军旗,声若隆隆的战鼓,势如破浪的长风,嘶吼着飞驰过雄实的黄土高坡,也流过每一个西北人温润的心田……
故乡,就是在兰州城郊的一个小村庄——河口,顾名思义,这个宁静的小村庄是建在河边上的。故乡的河水流得并不是很急,温柔的河水总是那样静静地流着,流着,流淌在我十九年的人生岁月里,流淌在我记忆深处无尽的思恋里,浴我身心。
小时候,我总喜欢去河边捡石头、打水漂。奇绝神异的黄河奇石名闻天下,即使在这个有些偏僻的小村子,偶尔也能找到几块怪模怪样的石头。记得有一次,我还见到了一块漂亮的菊花石呢,可惜太大,拿不回去。不过,对于我们这些“石盲”来说,这都只是玩耍而已,认不得真的。
作为一只旱鸭子,我是绝不敢戏水的,平静而深邃的黄河潜藏着太多的险恶,我只愿立在河畔,看河水起伏,观风月变化,品世间百态,把一颗疲累的心暂时置入恬静的田园中歇息片刻。投一块石头在水中,但见水波荡漾开去,就已荡涤了我心中所有的杂念,那浑浊的黄河水,似乎也显得有些清了。
从河边往回走,迎面便是一亩亩的农田。豆角、黄瓜、辣椒、番茄、玉米……各种蔬菜应有尽有,还有各种果树和庄稼。年年岁岁,岁岁年年,这里一年四季都在变幻着色彩,有时黄,有时绿,有时红……总是干不完的农活。有的村民会在田里修一个小小的土屋,农忙的时候住着方便。劳累的时候,农民更是会泡上一杯浓酽的苦茶,用以提神。现在,田边上修起了矮矮的篱笆,田间是窄窄的小路。踽踽独行在田间小路上,嗅着泥土的芬芳,心神也安定了下来。于是,空气似乎也变得清新了。
村庄离河边并不远。走出农田,再往前走百来米路,就能瞥到村边的街道,远处娃娃们在嬉笑着追逐打闹,手上拿着的都是铁环、陀螺等土之又土的小玩具;几个老人拄着拐棍,悠闲地踱着步,身上穿着的永远是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几个农妇见了面,总要亲切地寒暄一会儿,开头便是那句:“你吃饭了没有?”……于是一股乡土味扑面而来。
移步走进村庄,一道道粗陋的土墙便首先映入了眼帘,有几家已经盖了楼房,把墙面修整了一番,可惜倒还没有那土墙来的顺眼些哩。农村人,家里多是老式的庭院,堂屋、厢房、灶房、土炕、风箱、海碗……这古旧的一切,仿佛都在告诉我们:这就是乡下,这就是农村。都市的奢华于是在脑海中悄然消逝。
农村人家的堂屋总是修得最为齐整,堂屋外有一个不到半米高的石质平台,平台下象征性地修一级小巧的石阶;平台上,总会有一对木制或石制的立柱,作为农家人的门面。堂屋的窗一般都是纸窗,木质的窗格构成复杂多变的图形,看起来颇为大气。每当第一缕晨光烟云般氤氲在窗前时,薄薄的窗纸便透出一股朦胧而温暖的色彩,让人倍感温馨。进了堂屋,最显眼的大概就是那厚实的土炕了。农家的这件宝贝,怎么看都比那席梦思亲切些。冬天睡在土炕上,既保暖,又比电褥子来得健康。夏天么,农家人会在屋外铺一张凉席,有时还会弄来一块冰凉的石枕呢!我家堂屋的外边还长年放着一个老旧的躺椅,小时候,爷爷总会躺在上面给我讲那些百讲不厌的演义故事,秦叔宝、薛仁贵、包龙图就是我幼年最深的记忆。
乡下爱清静,除了闲聊、下棋、看电视和打牌,基本就没有什么其它活动了,最热闹的,也就属过年了。年三十前的几天,农家就会炸一些叫做“油馃”的面食,准备过年时吃。年三十晚上,一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吃“长面”,寓意吉祥长寿。第二天,吃了饺子,后生们便成群结伙地去长辈家里拜年。村里人基本都是同族的,老人也特别多,即使每家只待那么十分钟,也要花去多半天。初三初四,乡下就有社火看了。乡下的社火花样可比城里的多多啦!有踩高跷的,有扮艄公渡龙船的,有扮新娘骑毛驴的;有打“太平鼓”的,有敲锣打钹的;有舞扇的,有挥旗的……最惹眼的,当数那扭秧歌的了。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谁有兴致都可以钻进去扭几下,个个脸上都笑吟吟的,脚下跳得不亦乐乎,真是红火极了!不过,热闹也就那么几天,过了年,乡下就又重回安静。
乡下人重迷信,没事时总爱上上香、拜拜祖先、扫扫墓。乡下人过年时扫墓,清明节也扫墓。乡下人在意风水,墓地总是建在山头,越高的似乎越好。不过,说是墓,其实也不过是个土堆而已,好一点的才会添一块墓碑。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乡下人的信仰。农家扫墓,愿意给老祖宗带上一点好吃的好喝的,有烟有酒地好好招待招待老祖宗,好让祖宗多多保佑自个儿。不过,墓建在咱西北的山上,凭空也能添出一份孤寂和凄凉来。
河口依山傍水,村庄周围确也有很多山,连绵起伏。山上缺少草木,尽是些土石,从远处看,不是青灰色就是土黄色,广袤而苍凉。风大的时候,红黄交杂的尘土便随风扬洒向四面八方。这样一幅萧索的景象,南方人见了,只怕要同情我们这些西北人了,然而,荒山对于西北人来讲总有不一样的感觉,它给了西北人辽阔的视野,给了西北人坦荡豁达的胸襟。当年左宗棠在兰州“陕甘”总督府园题联曰:万山不隔中秋月,千年复见黄河清。西北荒凉的自然环境无疑是左大人心中永远的痛,但也正是这份荒凉造就了这些温厚、耿直、率真的西北人,影响了西北的人文风貌。
不过,就物产来讲,这里是绝不能和“荒凉”二字挂上钩的,那简直太冤枉了。兰州城又称“瓜果城”,除了蔬菜之外,水果也驰名天下,作为副产品的“正林”牌瓜子更是深受台湾同胞喜爱。即使是河口这样的小村子,也能出产许多水果。每年夏天来到这里,我的馋嘴里总会填满各式的水果,有苹果、李子、梨、大枣、冬果、草莓、西瓜……哎呀,真是品种繁多!就是苹果,也要分好多种哩。对了,我家院里还种着一树葡萄,它那曲曲折折弯弯绕绕的藤蔓搭在木架上,就成了一个硕大的凉棚。每到葡萄成熟的季节,那青翠而饱满的果实晶莹如和田的美玉,摇摇欲坠……啧啧,诱人极了!轻轻取下一颗放入口中,那蜜一般甜美的汁液便缓缓地流入人之肺腑……不!蜜是绝不能跟这汁液相比的,那甜美而又有些酸涩的滋味简直不能用言辞去形容!
当然,好吃的东西真是多极了,就连乡下的饭菜似乎也比城里的香一些。每次回城里去,奶奶总会让我把最好吃的东西多带走一些,就怕我吃得少,而我却总是嫌带着麻烦,能不带就不带。现在,我身处异地,却开始想念这些美味了。唉……
有句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确实讲得好啊,可不正是这故乡的饭菜、故乡的水果养育了我,滋润了我?我的奶奶在乡下住惯了,硬是不愿意去城里住;我的父亲吃惯了乡下饭,也总是批评城里的饭菜不好吃、不健康。现在,我来到遥远的湘潭读书,到处树木成荫,心里却还思恋着生态环境恶化的故乡,只怕,也是这个原因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