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对别人的抱怨烦恼的人,其实是自己的心中有烦恼,不是因别人的抱怨而生,是因别人的抱怨而起
2
你虽不喜欢抱怨,但你内心也没有多少快乐。人们喜欢跟不那么高兴的人说不高兴的事,下意识感觉容易共情一些。面对一个总是喜滋滋的人,抱怨的人只能是心生妒意。或者,抱怨的人也愿意跟一些超级稳定的家伙说烦恼,是因为无论自己如何说对方都会忍耐你。对前者是得到共情与同情,对后者是得到理解与宽慰。
3
抱怨者需要的主要是耳朵,不那么需要别人的嘴。原因很简单,抱怨者并非不明事理,只是心有不甘,说出不甘来基本就好了。对抱怨者表示理解,最多是些同情,稍加一点关怀就好了。如果你以为可以通过自己的辩说让朋友的心情改善,结果引来抱怨越多,好心遭受挫败,徒生烦恼。
4
心理学的解释:爱抱怨与喜欢听抱怨都是一种关系欲求不满的表现,这样的人有一种关系饥渴,抱怨与听抱怨都是一种关系达成。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总在自己信赖、喜欢、亲密的人面前抱怨的原因,也是婚姻与情爱关系中抱怨最多的原因。如果人们喜欢在你面前抱怨说明你人缘还不错,安全,踏实,同样你对关系也有一种需求,
5
人人都会有些不愉快的情绪,一般会通过合理化来潜抑或转移它,这些未曾处理好的情绪会被抱怨勾起,让自己陷入烦恼中。心理学有“投射”之说,抱怨者抱怨后舒心地离开,听抱怨的人却陷入长久的不快中,仿佛烦恼的幽灵从别人的身上转移给了你。最好的做法就是找个理由快速抽身走开,反复几次,抱怨者就失去对你诉说的兴趣,当然代价可能是你要忍耐人际关系疏离一些。
6
心理学不看动机,只看结果,动机是理性的感知,结果是无意识的语言。其实,是非基本上是个人的是非,正如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审美观一样。
7
会想当然地以为自己的是非观是全人类的,自己认为对的,别人理应说YES,自己感觉错的,别人就该说NO!人类普遍存在一种内在感觉,以为自己看到的、触及到的东西,其他人也应该有相同的感觉,其实人与人的知觉差异非常大,每个人都有自己感知到的独特的世界
8
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深陷这种思维可能导致个体人格的分裂。会无意识把自己分为好的自我——优点,坏的自我——缺点。好的自我必须时时刻刻与坏的自我斗争。
9
分离思维在荣格心理学中是人格阴影,越是表现出正人君子样,内心潜藏的阴影越大,冲突越大。这种分裂的冲突既可以表现为对自己的攻击——抑郁,也可表现通过超价观念、道德化、对错是非对他人的攻击——躁狂。对他人的错误攻击,深层语言是:“我不像你。”真实动机是要平息阴影给自己带来的道德恐慌。与人深交的障碍正是无意识压抑并否认人格的阴影,当与人太接近时,因为无意识担心阴影泄密而激发的一种焦虑。
10
社交中的焦虑都是对自我的焦虑,要坦诚接受自己内心的虚荣、促狭、小气、怪僻等等,把它们看成自己生命构成的重要成分,在满足高尚自我的同时,也满足一下自私的自我,这样生命才是活的、生动的。
11 人活在与人的关系层面,如果失去所有与人的关系,那么人也失去做人的含义
12
在所有与人的关系中,我们会重视一些关系,看轻一些关系,针对不同的关系我们有不同的心理位置。人没有真实的自我,只有关系中的我,
13
在意别人的人首先在伦理上是优越的,因为一个社会的基本伦理就是自己的言行不影响他人的感受与利益。在意自己想法的人,在心理上有一种优越感,因为你对自己的坦诚就是对他人的坦诚,你会赢得尊重与理解。
14
解决的方式可以给自己一个原则:关键的问题听自己的,枝节的问题在意别人的建议,这样你就既在意了别人又尊重了自己。
15
如果我们接受人的心灵与躯体间存在一种适应,或接受躯体是心灵的容器的话,那么,躯体影像的快速变化,势必对适配的心灵带来冲击
16
身体只是心灵的影像。人有一种内部协调的机制,混沌理论称之为内部结构。我们为什么长胖,看起来是我们不健康的饮食与生活方式造成,根源却是我们内在的空虚感、不安全感、挫败、爱的饥渴、缺少归属感等原因造成,前者是果,后者是因。当然,减肥导致的生理与内分泌的改变也是焦虑的原因之一。
17
如果心灵也有形态,那么它与躯体是成反比的。身体肥胖的人,心灵不是扩大而是相应缩小,所以,肥胖的人看起来不那么有灵气。躯体的变化如果是缓慢的,萎缩的心灵慢慢地扩展,自适应保持着均衡。如果变化太快,心灵慢慢地舒展难以适应躯体变化,焦虑随之而来。
18
如果想减肥,得慢慢地减,让心灵在躯体里慢慢适应,减到某一个点,感觉到舒服与轻快的时候,就要停下来。这样,反弹就不会发生。
19
混沌最核心的本质是不确定性,你用确定的、非此即彼的方式去讨论混沌与不确定性,本身是一种对混沌的歪曲。
本文来自: 山东济宁文雅心理咨询(www.wyxlzx.cn)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wyxlzx.cn/Article/info_855.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