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我的核心(二)

(2008-09-26 18:05:00)
标签:

杂谈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第三次读书会记录(二)  2008924日(三味书屋)

 

 

   张德芬:所以我觉得还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该加强安检就加强,我们要每个人自己的内在平安和喜悦负责,这是最重要的。你为什么失去了平安,你为什么失去喜悦,你回头看看是什么原因,每个人都能够为自己的平安喜悦负责,这个社会会更加美好。58页讲到战争是一种心态,我也曾经说过一个故事,泰瑞莎(音译)修女,有人和她说“你不是最崇尚和平吗,我们有一个反战游行你来参加吧?”她说:“不参加,你为和平游行我参加。”大家知道差别在什么地方吗。就是你抗拒你所抗拒的东西,就会持续,会加强,为什么,因为你是抗拒这个东西,他的能量就增强了,那像我们这奶粉事件,把该做的事情处理好,你负面能量还是在这个事情上打转的话,你就要想为什么,你为什么有这个需求让你自己不舒服,你负面的能量加在这个事情上有什么好处,我们的负面能量通常是情绪垃圾。因为能量的层面大家很敏感的,我也曾经说过我有两个朋友到希腊玩,突然两个人就吵了一架,然后看到一个卖烤鱼的,就想买着吃,排着队,然后卖东西的卖到他的们时候,就不卖了。我朋友讲,是不是我们怒气冲冲的买烤鱼,卖到他们的时候负面情绪冲撞就不卖了。所以你内在抱持的负面情绪会影响别人的情绪,战争是一种心态,从59页最后一段所有从这个心态延伸的行动,要不强化了敌人,或者赢了战争,又制造新的敌人。我们在二元对立的世界,尽量不要一直谴责邪恶,其实你在赋予他能量,老子说:“圣人不死,大道不止(音译)”就是你不要去扬善抑恶。所以我们在心态上注意越在情绪上、能量上反应一个东西的话,你反而是加注了他的能量。59页最后面,这本书虽然难读,但是大家发现他的话一直重复,你看到小我的真貌,就不会有抱怨什么的,只会觉得某个人内在的小我作祟罢了。所以作者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告诉我们这些观念,经由阅读这个书,能够在意识上有转化,生活上能够实行出来。60页这边讲你要平安还是戏剧事件,就是以前我问过大家,你要对错,还是要幸福。在婚姻当中你要幸福还是对错,每个人都说我要幸福,因为发现每次夫妻吵架,跟任何人有矛盾,甚至跟父母,跟孩子之间都是在争对错。拼个你死我活,所以为什么有些人要戏剧事件,这个动机就是小我,小我喜欢戏剧事件,因为像痛苦之深一样,他以痛苦为食,小我因戏剧事件兴旺。我老公经常说我是戏剧女王,无聊的时候创造一点戏码。觉得人生有一点波澜比没事好,我以前很喜欢讲电话,现在很少讲电话,讲电话也不讲很长。以前香港话叫做煲电话粥,喜欢制造戏剧事件,在你生命当中才有意思。所以说大家要看到小我起来的时候,立刻开始愤怒,或者声音都变了,那个时候你要抓住我的小我又苏醒了。

    思侱:讲到戏剧事件,我想到汶川大地震刚过的时候,电视有很多赈灾的节目,我基本没有看过,我只看到一个就被吓到了,就没有再看,那个节目是一个灾区小孩,他父母都在地震里面遇难了,把那个孩子叫到台上,主持人会问他,你家里死了什么人,你家里还剩下什么人。让那个孩子重述他的经验。记得当时我有一个朋友是记者,他懂一点心理学的知识,大家懂一点的话就知道那么小的孩子,在他刚刚经历丧失亲人的痛苦,把他放到一个大众的视野下面,让他重新回顾这个经验,事实上是非常残忍的,而且对他的心里的伤害是加倍的,当时我那个朋友在现场,坐在台底下,他们怎么回问这种问题,但是他也没有话语权,就自己坐立不安,然后台上小孩描述他的亲人都有什么人去世,底下所有人拿着手绢擦眼泪,这个朋友听不下去,主持人就问了一句你感到难过吗,那个孩子说不难过,因为有那么多叔叔阿姨…这个同事开始自言自语说主持人闭嘴,他说出来,所有抹眼泪的人,都看着他,心里说你怎么那么没有人性。其实我们的情绪反应并不是表示我们麻木,我们在麻木的状况下作出情绪的表达,没有想过这个情绪的表达是在伤害别人。我想不麻木的一个部分孔子说麻木不仁,什么是真正的仁。真正的仁爱是什么,真正的仁爱是要具备真正的同理心和一种清晰的意识,情绪的觉知力,而不是一个处在一个情绪里面,像奶粉事件。可能有各种各样的事件我们都经历过,我们一再有的仅仅是情绪反应,如果我们去看的话,任何一个小事情,我们看新闻上网友的留言,除了谩骂还有什么,看起来每个人都很有情绪。但是难道那就是不麻木吗,事实上也许我们需要的就是更多的在情绪上面去表达和反应,我们真的是需要放下这些戏剧事件,我们心里面的情绪反应只不过是我们的戏剧事件,而是想想真正平安是什么,真正我们是我们要做的。

    张德芬:大家看到61页超越小我的真实身份,这边我觉得作者也是挺苦口婆心的说了一堆,下面就讲什么是灵性的领悟,相信你是一个灵性存在吗,不是的,这只是一个想法而已。他后面讲到思侱老师讲的,把你不是的部分看清楚了,你是的那个部分就会浮上来,你所能感知的、感觉的,想到的,最终都不是你。你无法在稍纵即逝的感觉中找到自己,我很喜欢62页第一行,认知经验思想感觉在意识之光中来来去去,真正存留就是意识之光,就是本体,也叫做深层真正的我。当我了解真相的时候,事实中发生的事情是相对的重要,不是绝对的,我还是准从这件事情,因为失去了绝对的严肃性和沉重感。我们来到世界上学习功课,可以当做游乐场,像心想事成就是你怎么改变你的内在,影响外在的事物,就是一个游戏,可以玩玩看。为什么总觉得外在事物决定我们呢,换过来试试看我的内在能不能影响外在。我们看看我们学到的东西能不能改变我们外在生活,活出我们想要的人生。最后作者讲到所有的结构都是不稳定,是想小我,小我的结构是不稳定的。只有真正的能够存留下来的东西才是真正的自我,也说把意识带到这个世界上是我们最终的目的,61页中间那边,他讲说人类存在的最终目的,或者你的人生目的,就是把这股力量带到世界上来,什么力量呢,就是隐藏在当下时刻那个觉察的力量。那个意识的力量,就是我们人生的目的,把那个力量带到世界上来,头够我们的意识转化外境,这是我们来这个世界上的游戏规则和目的,何不试着玩玩看,以前都是相反的,我们生活也好,被教导也好,都是外在环境影响我们外在,那我们试试看,从内在影响外在试试看,看你的人生有没有改变。最后讲到小我对优越感的需求,这边有讲到大家特别喜欢讲八卦,讲八卦的时候为什么小我最喜欢,因为你不管是总统也好,你是教皇也好,当我告诉你,你知道吗,你不知道啊,这一刻我跟你之间有一个不平等的关系,意思是什么,你是谁都没有问题,但是我比你知道的多一点点。知道刘翔怎样怎样吗,我知道,你不知道,所以我就比你高一等,这是小我最喜欢的方式满足他的优越感,通常八卦是带着对别人的恶意批评,通常是讲不好的,讲人家不好的小我也比较高兴,因为别人不好就表示你好,所以很多人喜欢八卦就是这样。在网络上也是这样的人很多,心里不舒服就随便上去找一个事情骂一骂,批评一下,他的小我就赢回一点自信,稍微舒服一点。还有最后65页讲到攀亲带故,昨天晚上跟谁吃饭,我认识谁谁,谁怎么样是我的朋友,我大学时候怎样,就是觉得跟他有关联之后,就可以膨胀你自己。我自己曾经是一个台湾很有名的新闻主播,所以我经历过这个,大家对我很好,我年轻的时候比较单纯,现在还是爱一点傻傻的天真,人家对我很好,后来我不做主播,记者都不理我了,我还困惑好久。所以以前经历过这个东西,就了解到看到我自己这样,也是可以认出来,那个名作家谁谁他很鼓励我,说我书写的很好,也是喜欢攀附名人的,中秋节的时候某某名人到我们家吃饭,奥运金牌得主什么的,总是我也是一个小我,小我强化自己,因为跟这个名人沾到一点关系,所以我就变大了,就变强了,所以我们要看到小我的伎俩,看到就好,不要责备别人。就尽量去原谅自己,说这是一个小我而已,看到自己的小我已经不是一个完整的小我了。你做一点好事别人就崇拜你不行,林老师也来了,林老师说我的学生听到你名字都尖叫,我老公问我什么感觉,我真正感觉是我真的没有你想像的好,你见到我一定会失望,但是后来想,我没有你们想的好,也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糟,因为你做出一点成就,别人会给你带光环,我自己很注意这方面,随时检查自己,是不是被冲昏头了,有的时候真的很崇拜你,你要知道今天他崇拜你,明天也可以骂你,这个东西是在两极之间荡来荡去。所以这个是很明显的我们小我喜欢攀附东西。这些都是第三章讲到小我的面目,然后小我的核心。第四章讲到小我的多重面貌,第四章是最精采的一章,里面讲的淋漓尽致,大家尽管去对号入座,你自己对不上,可以把你身边的人对上去,他就是作者描述这个样子,但是看到别人的小我,带着慈悲心去宽恕,看到自己的小我,也带着觉察。这个小我不能盲目控制你,最怕小我盲目的控制你,所谓盲目不是他盲目,是你盲目,你盲目的被他控制。他就是力量最强,完全牵着鼻子走,如果你看见他的控制就不是完全的,慢慢的你不要抗拒,带着他带着慈悲,慢慢的力道会缓和下来,你就发现你的小我没有那么强大的力量抓住你,不知道王老师有没有补充的,思侱老师,我们要开放问问题,如果两位老师没有补充的。

    思侱:有一个克基夫(音译)故事,他刚到法国的时候,很多人慕名拜访他,他的一个学生也去克基夫(音译),在外面等了两个小时,来了很多仰慕者,两个小时哪些人离开了这个学生就进去,问克基夫(音译)大师,两个小时他们跟你谈了什么,大师说没有什么,他们以为我不上厕所,像德芬写两部灵性小说,其实最困难是把你投射一个神,很容易就要求别人。事实上就像前两章作者也讲这种投射,尤其是对外面一个人,神的投射都是小我的匮乏感,想在外面找一个部分补充,这个投射我们认为这个人没有符合我们标准的时候,我们又把他妖魔化,在两极之间摆荡是小我最经常做的动作。

    王冬:对自己的情绪负责这一块儿,因为我们以前觉得是别人让我们生气,其实有一个故事我也想分享一下。别人就像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冲着镜子笑的时候,觉得这个人多好,对我多好,怎么样。这个是我们要的,我们对着镜子笑了,看到镜子里头自己,镜子里那个人,不是我,是那个人,我要跟他在一起,我希望走近他,当我们愤怒的时候看那个镜子,这个不是我要的,你怎么能这样。其实那一个差别就是我们有一些东西是我们要的,有些东西是我们不要的,我们经常去把很多能量放在这个不要的事情不是因为我们自己,而是因为你,你要想如果是镜子的话,那是谁对着镜子发脾气,你在镜子里面看的人,你只能说这个人习惯用愤怒表达他自己,其实这样是一个挺好的对内的关照。我最后补充这一点是说我们如果现在没有练到每一个当下我可以抓住那个灵在的时候,我们事后补做功课也是有效的,如果有一件事情特别冒犯我们,我们在那件事情上觉得我的怒气是如此的不可抑制,或者的悲伤是如此的决堤,在那个当下可以看一下是什么让我这样,我坚持了什么样的信念,或者我认为别人不该做哪些事情,你可以对自己有一些自问,你慢慢的可以对自己有一个觉察,觉察到那个模式,就是书里说的那个小我是怎么运作的,我就想补充这一点,如果你现在做不到那个当下那一刻,可以事后做一些功课,慢慢你就与当下的灵在越来越接近,慢慢的就有一个非常好的觉察。

    问:关于小我的表现,总是觉得别人是错的我是对的,这个在工作关系看不出谁对谁错,因为我急着赶过来,我是做媒体的,有一个截稿的时间段,编辑拿过来一个非要按照他的想法,他说那样做,我说应该改成这样,我的职位资力比你强,应该听我,这个编辑很有自我意识,他觉得你为什么说是对的,我有我的想法,我时间比较紧,我可以不听他的想法,你按照我的做就得了,我的小我是不是触犯他,我来之前让他很不高兴,我自己很高兴的来了,在工作当中,特别是在上下级关系一定要说谁对谁错,这是不是很好的现象呢。

    张德芬:表示你内在有一些内疚的情绪。其实作者有讲到,如果你说光速比声速来的快,这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就像今天要到天津去你往北走,你说错了应该往南走,这是一个不是我立场对是的,是一个真的对与错的问题,像你刚才的意见你的方法是对的,他的是错的,希望他听你的,就是看你有没有情绪受到干扰,你有没有投注你的自我感在你的坚持里面。觉得我认为我好,那如果你觉得不好是你侵犯到我的自我,因为我投注自我感在我的立场里,这就是小我,真的觉得我是比较资深的,我真的是以我的经验来看这样比较好的话,那你是没有投注自我感在里面,你的坚持是这样,我觉得倒没有什么,可以把追究感放下,或者看看为什么这件事情我要追究,追究感是常常出现你的生活当中,或者你觉得处理很好的情况下,也会产生追究感。

    问:设计本来就没有对错,只是服从一种权威,如果换一个更资深的,我就不会强调我认为的,跟一些客户的关系,经常会有一些设计方案,大家都有各自的观点,都想说服对方,我是对的,你是错的,也不是分清对错,就是最后到底谁听谁的,当我跟一个平等人意见产生分歧…

    张德芬:我跟我老公意见不同的时候,我有的时候都可以看到我自己是为了我的面子跟他争,到最后我觉得其实他说的也可以。但是为了我的面子我还要说我是对的,这个时候是小我作祟,如果你真的觉得对的,你就坚持下去,不用追究,这样做比较好看,这是我的想法,你也可以看到对方的小我投注在他的想法里面,如果你以一个平静、宽恕的心情对待他的话,他也会平静下来,看你自己有没有小我投注在你自己立场上面。

    问:关于您说的心想事成,关于你现在过的生活,是你原来想的,我有一个朋友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并不是自己原来想的,很多人觉得幸福没有到,快乐没有到,但是我经常想我幸福,我快乐,他为什么没有到,还有你等待幸福来临,你是希望和等待,我有希望我如何等待。您在讲你没有得到是因为你心里不是真正这么想,但是很多人觉得我真的是这么想的,就是没有得到,他为什么没有来。

    张德芬:这两本书,都是在谈这个问题,我们潜意识里面那个动力,强到真的你自己不知道,你没有办法去觉察到,刚刚思侱提到的克基夫(音译)大师,就知道克基夫是我们人就是一个机器,设定好一个程序就这样启动,我们从来不会检视,你真的想要什么东西,你做出来的行为,你去看一下,真正想要表面幸福快乐的人,你就是稍微分析一下他的行为,你会发现他没有真正做他所说的。很多时候还是矛盾的,你告诉他如果你想要有钱,或者找对象怎么样的话,你可以怎样怎样,从旁边给他一些建议,他说我知道啊,可是后面…其实我两本书都在讲这个,就是你潜意识的动力。在上克里斯多副(音译)老师的课,我自己都觉得好惊讶,这些动力我最近在博客上写,他可以报复他父母,自己一辈子不结婚,或者他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女的,每到怀孕三个月就要流产,不知道什么原因,后来老师去找他潜意识动力的时候,找到原来是他父亲在年轻的时候跟他讲,女孩子不可以有性行为,就是很严肃,很道德标准的一直有这种观念,一直觉得性是肮脏的,尤其是怀孕,给父亲看到了,你一定有性行为就怀孕,所以他迫害自己的身体,就流产,老师给他处理之后,他就安全过去生了孩子,潜意识的动力是你深入探讨研究看到,而不是你表意识上面说的,你想要幸福快乐,你仔细研究他的行为,其实不是的,后面有讲人生模式,还有潜意识的动力在拉扯。

    思侱:我认识一个女孩子,她父母从小离婚,她一直想要一个幸福的家,幸福的关系,但是她到现在也没有办法任何一个关系里面超过一年。她总是在关系里面,即使那个人再关心他,爱护她,他还是搞破坏,实际上她是在重复她母亲的模式,重复她母亲的命运,比如按照有一些理论来说,她的动力里面一部分可能是因为他拒绝她的父亲产生的,因为孩子拒绝自己父母某一方的时候会产生很深的罪恶感,这种感觉是她意识不到的,还有孩子对父母盲目真诚,他会去说如果父母的婚姻不幸,他的潜意识会觉得他自己不敢,或者不值得,或者不配拥有幸福,这样的人表面说我就想有一个很好的关系,想要美好的爱情,很美好的婚姻。看起来好像他也是在说积极的想,并没有触及深层的部分,如果她真的有改变自己的意愿,比如说不断的正向的改变的话,这个契机可能是发现我为什么这么想总是不能实现,到底是什么阻碍我,这样导致她看她的模式,或者看这种行为后面的动力是什么,最终她会改变他自己,换句话说心想事成并不意味着我只要想事情神奇的发生,心想事成是我从来没有这样想我一辈子都是这样,到老了都不知道我这辈子为什么这么悲惨,而是我寻找各种各样方式去解决,或者去面对这些问题,那事实上这样才是心想事成最后让大家走到的那个地方。

    问:比如你想多挣钱,或者找好工作,你可以找步骤做就行了。

    张德芬:我书里面写到所有事情都在潜意识里面,好的对象是你吸来的,是你潜意识里面运作吸来的,第二部心想事成你可以看一下。

    王冬:有的时候可能哪个好人就在你旁边经过,但是你没有打开这个眼睛,他哪怕经过了你也不知道。我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一点,总觉得这个人没有出现,可是有一个仁义之守着你,你从来没有看他一眼,你就错过了,你还说我怎么没有遇到一个好人。而且你那个潜意识的动力会为你设很多限制,把你的那种可能性,或者是你潜意识给你设了一个限,一定要这样的男人,但是事实上另外一种男人对你来说也很好,但因为你有这个限制,让另外一种男人永远没有办法跟你走到一起,你会在潜意识给自己设很多限,和很多不可能,你不朝那方面走,你总朝自己认为的方向,比如大象在外面,我们总在屋子里找大象,你是永远找不到的。

    问:我想问思侱老师一下,书里讲的小我是不是佛教里面的执著,认清自我是佛教里面放下执著。

    思侱:概念上来说可以类比,基本上他们在谈同样的事情。很重要的一点刚才王冬老师也说,小我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一个实体,是一种随时随地我们产生的紧缩感,对紧缩感产生的认同,所以事实上我们需要的不是消灭他,就像如果你把海市蜃楼当成真的,你跑过去无疑给你带来痛苦,因为并不存在,而你小消灭他,同时也给你带来痛苦,事实上真正你看到他,你知道海市蜃楼是海市蜃楼就可以了,就不会束缚你了。我们很容易陷入的一个新误区是要消灭什么东西,要改正什么,要消灭我的小我,其实要改正和消灭的动作就是小我的动作。

    问:任何生活中你要挑选什么事情是好的,这个适合我,是不是这就是小我。比如我们挑选一个很坏的老公,会觉得很好。,可以把他改正。

    张德芬:比如上周讲水果摊的例子,还是有好恶的,看到没有桃子还是喜欢高兴的买了苹果回去,就是这样子,你不去判断是非好坏,也是情绪上的,如果是一个好老公就嫁给他,不适合我就不嫁给他,没有说这个人坏老公,远离他,而是不适合我,不去贴一个标签,你心里有一个喜好。

    王冬:你认为这个人不好,你没有通过一段婚姻改变他,或者拯救他,第二点我觉得人和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他真的是有合适不合适这一分,而不是我修炼好的时候,所有都一样。因为我有一个朋友,当时我们曾经聊过,是不是我修炼到极致的时候,什么人都是可以做伴侣的。但是有一天当她找到他珍爱的时候,我收回我的话,那个鞋自己穿的合适。

    问:我一直不明白小我是可以被觉知看见的,觉知可以被看到吗,有他的表现形式吗,我在这个时点到下一个时点的行为是一个小我的表现,那我觉得这只不过是不同思考,还在一个层面的,我不知道觉知是怎样的表现。

    张德芬:这个问题我们分两个部分,第一讲到作者奥义数(音译)他说他是眼睛所不能看见的,但是眼因他而看到,他是耳朵听不见,但是耳因他耳听见,心智想不到,因心智而思量,这就是我们讲的觉知和力量,书中也讲在做梦的时候永远有一个观者。你不是梦中人,你是那个梦者。我们都以为我们是梦中人,在那儿粉墨登场,唱歌跳舞,事实上我们是那个梦者,始终在那里观察梦的梦者,不是梦种演戏的人,比如此刻看到刚刚那个小我,如果我对他产生批判的话,那是另外一个小我的出现,如果只是如实的看到刚才的当下是小我的出现,如实的关照是意识的关照,不加任何批判,如果批判又是思想进来,小我进来了。

    问:有一个问题潜意识怎样才能被观察到,是可以改变的吗,如果可以改变怎么得到改变呢?

    张德芬:潜意识怎么才能被观察到,然后观察到如何改变。那其实我觉得,我两本书都是在讲这个,主要就是你生命当中想要什么没有得到,表示你潜意识里面有一些东西阻碍你,我第一本书说潜意识跟我们沟通的方式,用梦,还有不小心说漏嘴,还有你真正的声音要扪心自问,有的时候你表现说一套,做出来是一套,所以看你做什么比你说什么来得重要,潜意识更容易看到是你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为什么我们讲个人权责性,我为我生命所有事情负责。每一件发生的事情都是潜意识造成的,他要告诉我什么,我为什么一直失败,潜意识里一定有一个我是失败者的信念,所有出现的人事物都是你潜意识的表征,潜意识就像梦一样,就像我们的生活像梦一样,我们常常讲梦是潜意识的一个表征,所有梦里头的东西都代表你自己。不管出现的是怪兽也好,出现你妈也好,你认识的人也好,每个梦中的东西都代表你某一部分的自己。表现上你看起来无能为力,你老板对我这么坏,你潜意识就是他老欺压我,需要一个人骂你,需要一个人这样对待你,就慢慢观察你生活中的人事物会看到潜意识的蛛丝马迹都在运作。

    思侱:想要观察潜意识就从你可以观察到的部分开始,想要看露在海面上一角,先要顺着冰山才可以找到它。刚才那位朋友说关于觉知能被看见吗,这样你现在觉知一下你自己的觉知。

    问:就是觉得觉知是没有办法看到的,

    思侱:概念上是可以说觉知是不能被看见。但是你却觉知你自己的觉知,你就可以以下认出意识的本来面目,或者作者说的意识的背景,但对很多人来说让他看,觉知它的觉知是不知道在说什么,而是一些新的思想和念头,这些事情是需要时间的过程,是需要亲自去体证的过程,所以很难用语言的方式表达。

    问:刚才说你觉知你的觉知,我体会了一下,我觉得那一刹那只剩下觉知了,这是体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体会是用觉知体会觉知,当时什么念头都没有了,就剩觉知了。

    张德芬:这就叫顿悟,短暂的开悟。

    问:我觉得最好的觉知是你有负面情绪产生的时候,你很难受,引起你的愤怒,他不应该这样做,这个时候你去觉知。

    张德芬:还有你觉察你的思想是一个觉知,看到自己想什么,但是不加评论,看你此刻的内在,观察此刻内在的我发生什么事情,这就是一个观察者的灵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