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贪玩不用功,我用心想事成的方法怎麽没有用?

(2008-01-30 21:57:00)
标签:

杂谈

    心乐:亲爱的德芬,你好,在新浪视频第一次看到你,便被你深深地吸引,于是找到你的博客,贪婪地(呵呵,请允许我这么说)读完了你的所有文章,因为在遇见你之前,我已经读过赛斯、欧林、与神对话等书,所以对你系统明晰的阐述,极易产生共鸣,你的文字更流畅更深入人心,读你的文字真的如饮甘霖琼浆。
    现在看到你的另一本新书即将问世,欣喜之余,我想请教一个问题,如何利用吸引力定律,让我的儿子(他上初一13岁)爱上学习,或者说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也做过观想,比如他专心学习的情景、成绩优秀拿到奖状的场面等等,每每也想的热血沸腾,如临其境,但是目前他好像还是很贪玩,学习不努力、不用功,亲爱的德芬请告诉我,我该如何做呢?

 

    网友:刚看了楼上朋友的问题,我忍不住想说两句。想让你儿子爱上学习,自己要以身作则。你要整天看电视,或其他娱乐,家里没有学习氛围总冥想也没什么用处吧。比如,我喜欢阅读,也不是天生的。只是从我记事以来就看到爸爸和妈妈整天抱着本书看,他们经常带我去书店,就这样,我自然爱上了阅读。呵呵,写些自己的看法,不当处还请海涵哦~

 

    楼上的网友答得很棒啊!心乐可以做为参考哦!我的书中第十七章,也有提到“担心是最差的礼物”,我把全文放在这篇文章后面和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首先,我想说的是,心想事成是不能拿来操控别人的。心想事成要求的是要散发事已成真的那种振动频率,当你对他人有隐藏的动机时,这种振动频率可能不足以召唤宇宙的力量来帮助你。

 

    孩子很贪玩,不努力用功,触动到了你的那一个模式和伤口?

  • 我不够好,所以我的孩子要够好(自我價值感)。
  • 孩子不用功,将来前途堪虑,会有问题(你自己对未来的恐惧)。
  • 孩子贪玩,我看不顺眼。(因为我的内在小孩也很想这样,但苦无机会)

    看到了这其实是你的问题之后,你就可以把投射和目光收回来,反求诸己。看到自己内在的真相就是療癒的开始,你的孩子是天使,来帮助你療癒自己的伤口。我们亲密关系中的人,都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因为他们总是把我们带到我们不想面对的真相前面,无所盾形。 

    所以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 

    再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的儿子成绩真的不怎么样(咳!很差啦!)上次他升高年级后第一次拿成绩单回家,上面全是C和D(国际学校的评分法),他自己都在掉泪,我一点也没有生气,只是告诉他,妈妈觉得你没有尽全力。我只要求你做到三件事:要快乐、要健康、要负责任。你觉得你对你的学业和功课负责了吗?他自己承认说没有。现在他上课就比较专心,功课也认真做了。

 

    同样的一件事:孩子成绩不好,不爱读书,我和你的反应不相同,可见得问题是出在父母身上,而不是孩子身上。但可怜的孩子常常做我们的投射板,随父母的要求和喜好而起舞,违背了他们的天性,剥夺了他们的快乐,也种下日后他们一生性格上、心态上的一些问题。为人父母,真的是要很小心耶!

 

    我虽然不要求孩子学习好,可是生活上我对他们有很多要求(写在以前的文章里),这些要求很多也是我自己的投射,希望孩子以我的标准过生活,所以一路上来,我也是不停地在犯错误。当父母不容易,我们共勉之!

 

 

遇见未知的自己  17 「担心」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

若菱今天依约来到老人的小屋中,脸色凝重,不太好看。老人若无其事地问她:「怎么样,拜访我的学生们还顺利吗?」

若菱如实相告。然后她又忍不住问道:「怎么他们俩都是名人呢?」

老人一笑,「为什么不能是呢?」

「我就不是啊……」若菱自卑的反应。

「哈哈!我的学生好多呢!让你去拜访名人,只是想加深你的印象而已。他们两人也的确是很有代表性的啦!」

「哦!」若菱没怎么答腔。

老人又在地上的那个圆圈圈上面加了两个字。「现在你知道啦,要破解身体障碍的方式,就是去和你的身体连结。」

(插图)

看若菱不答腔,老人终于问了:「怎么啦?心情不好?」

「嗯,我……又和志明吵架了。」

原来若菱学了一番养生之道以后,看看志明的生活习惯,真的很不对劲。志明从来不吃早饭,有时还错过午餐,晚上又胃口大开地大吃大喝。而且志明很少运动,最多就是和同事打打球,玩乐多于锻炼。若菱愈想愈担心,忍不住向志明传教。志明哪里听得进去这些东西,还说「从哪里听来这些邪门歪道的怪道理!」若菱觉得自己的一片关爱完全不被感激,而且还被严重地侮辱,又是一次的夺门而出。

****************

若菱花了一些时间,让眼泪倾泄,悲伤委屈流尽,然后才平复了一些。

老人带着理解的眼光看着若菱,等她发泄完了,才清了清喉咙,严肃地问若菱:「你为什么去干涉他的事?」

若菱不解,回道:「因为我关心他啊。」

「你爱他是吗?」

「当然啦,要不然我管他干嘛!」

「很好,你知道吗?天底下只有三种事……」

「……」若菱觉得老人有点莫名其妙,静默地等待他的解释。

「老天的事,」老人伸手指指上面,「你的事,他人的事。」

「你是说志明的事是『他人的事』?我可不同意。」若菱反驳说,「他病了,他老了,倒霉的还不是我!」

「所以你管他的事是为了你自己?还是为了你爱他、需要他?」老人平静地问。

若菱哑口无言。关心志明,当然有一些成份是真心为他好,但何尝不是因为自己的恐惧,恐惧失去伴侣、恐惧造成麻烦呢?

「爱呀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老人摇头叹息。

「我关心他,反倒成了罪过?」若菱心里很不平衡!

「你看,很多父母管教小孩,督促小孩要守规矩、用功念书,有多少成份是掺杂了怕小孩出去丢自己的脸(怕人家说你教的孩子怎么这么没教养!),或是希望、期待孩子能为他们的ego带来光荣,甚或是将自己对未来无名未知的恐惧投射在孩子身上,加重他们的负担?」

若菱不语,她知道老人说的有道理。可是论到夫妻之间呢?

「夫妻之间,也要扪心自问:你真正的出发点是什么?是为了对方的人生,或更多是为了自己?」

「自己最亲近的人的事,真的可以不管吗?」

「对最亲近的人,更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如果是为了自己,而且还自以为有权利管对方,认为我们可以介入他人的领域、促使别人改变,这种做法不但白费力气,而且还会造成两人关系的紧张。」

「可我的确也是为了他好啊。」

「你可以把你知道的,你认为对的、正确的东西和他们分享,但是背后不要设定一个预期的结果。(比方说:你一定要听我的,要不然……)这样的话,对方比较能够接受。伴侣之间、亲子之间都是这样。」

「很难哪!」若菱摇头。

「是呀,所以你一天到晚介入他人的领域,管他人的事,自己这儿却没有人在家,关心自己的事。」老人指着若菱的脑袋调侃道。

「我怎么可以看着我的伴侣慢性自杀呢?」

「你觉得志明生活习惯不好,而你自己最近有了一些体会,想改变生活、饮食的习惯。你就自己努力、尽心地去做,让你的伴侣感到好奇,让他看到效果,然后他可能会愿意听听看你为什么这么做的理由,同时,他也许会试着做一些你在做的事。但是如果你强加这些观念在他身上,他的『小我』第一个会做的事就是反抗。」

「嗯……」若菱觉得很有道理。

「所以呀,记住,管好自己的事最重要。」老人提醒她。「为我们的亲人担心,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加害行为!」

「什么?」若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听我说,」老人胸有成竹地解释:「比方一个母亲,她的孩子要和朋友去远足、郊游,他决定要去的时候,母亲担心年轻人出远门会发生危险而试图阻止,但是孩子大了阻止不了,所以他出门的时候,母亲就耳提面命他要注意这个、注意那个……在后面一直唠叨……」老人看看若菱,「你知道能量世界的定律的,这个母亲在孩子出门的时候,给了他什么能量?」

「当然是不好的负面能量。」若菱回答。

「是的,」老人点头,「而且母亲之所以会这么做,是由于她无法承担一丝丝可能会失去儿子的危险,于是把它投射到孩子身上。现在,你明白我说的:『担心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加害行为了吧?』」

若菱思考了一会儿,问:「可是有时候孩子真的不太懂事,你不提醒他真的会出事的。」

「提醒是可以提醒,」老人同意,「但是仍然要看你的出发点。你的本意是出于关心,所以把提醒孩子当成是一种爱的表达,还是出于恐惧地把担心投射在孩子身上,给他很多压力。」

「这两者怎么划分呢?」若菱问。

「在表面上也许看不出来,但是在能量的层面上,而且在孩子的心理感受上,可以区分得出。」

若菱似有所悟地点点头:「就是不执着吧?」

「对!」老人赞道,「就是要放下小我的执着心。」

若菱又问:「但是,如果孩子真的出事了,母亲难道不会觉得自己没有给孩子足够的警告,或是阻止他而感到愧疚吗?」

老人微笑着问:「我刚才说过天下有几种事?」

「三种事。」若菱老实地回答,「我的事,他人的事和老天的事。」

「一个人的命活多长,是老天的事,一个母亲再怎么样努力去保护孩子都是无法与天命违抗的。」

「是呀,谁敢跟老天抗争……」若菱喃喃地说。

「不一定喔,你有曾经因为交通堵塞误了约会,而坐在车子里咬牙切齿的时刻吗?」

若菱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当然有!」

「交通堵塞是谁的事?」老人问。

若菱想想,说:「老天的事。」

「所以呀,人们常常跟老天争辩、抗衡而不自知的,不是吗?」老人摸着胡子,娓娓道来,似乎在嘲笑世人的愚痴:「无论你多么爱他,多余的担心就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