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复读友来信

(2007-11-28 15:05:00)
标签:

杂谈

回复读友来信
张小姐:

    拜读大作「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受益匪浅!同时,我亦选择大作做为我12月2日读书会之研读题材,俾利其他会员能有机会思维真我与小我之间的阻碍与破除方法,以及其他生命的问题。 在拜读之余,心中有一些疑问,非常期待你早日回音,以帮助我做好导读人的工作。

    在书中141页教导我们「不批判、不抗拒,于全然的爱和接纳中去经历愤怒、悲伤等情绪」,于书末也教导我们心想事成,若仍心想事成,那当初的臣服是否有些虚应故事?不知二者有否相互矛盾?

    在书中165页,你提到「命是可以改的,行善积德的人,再大前世报应也可以销减到最低」。然我认为,行善是因为他人需要,而行善者能行善,其当下就是福气,如此而已。否则,行善是为了自己,则未能真正发挥行善本质。

    在书中180页所举有关喜悦的例子:小花、婴儿的微笑、树叶等不亦为外在事物,还是不能让读者深切体会到书中所提自内至外的感受。

    在书中187页藉由一位科技大老表示,「我的所作所为不再是喂养我的小我了,而真的是从一个更高、更远的角度来衡量我究竟想要什么。如此一来,我的事业有了转机,健康逐渐好转,也找到了一个理想的人生伴侣。」以及书中所安排受访者,皆为高社经高名望人物,是否意味着当我们体悟到书中的修行精髓后,世间的一切都将日益顺遂?但,这是我们修行的目的吗?一旦通达真我后,不是将一切无所求了吗?

    在感恩部分,你鼓励读者为将有所得而感恩,我则认为应纯粹只为感恩而感恩就好。

    以上是我读后的疑问与看法,由于资质驽钝,才疏学浅,还请见谅!

 

    敬祝        冬安!

 

亲爱的读友:

    首先感谢您采用我的书作为读书会的题材。你的问题都很实际,而且真的是好好看了书之后才会有的问题。我十分乐意回答。

    首先谈谈臣服。很多人都对臣服有不清楚的概念。请参考当下的力量这本书。臣服是非常有力量的行为,而且不是不采取行动的。回到你的问题,我在141页谈到的是臣服于当下的情绪。我们每天有很多情绪升起,愈是去抗拒它愈不走,不如就是接纳当下的那个感受。通常在情绪升起之前,都有一些思想或是事件让我们感到不舒服,才会有负面情绪升起。所以臣服的第一步是去对已经发生的事臣服。如果事情很糟糕,你不由得不生气、伤心、痛苦的话,就也臣服于它们。这是需要不断的练习、不断的提醒才行的。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家由于来修理其他东西的工人的疏忽而溢水,把整个地下室的地板都泡坏了。损失惨重。但是,因为它是已经既成的事实了,所以我尊重它,等于对它臣服。就因为我的臣服,我不必去对工人发怒或是责怪他们。他们来修了东西,走了,没注意水没关。现在如果他们愿意承担责任,很好,如果不愿意,也就这样。我当然心里很不舒服,因为要损失很多金钱,还有添加很多麻烦。我也臣服于自己这种不快的情绪。但由于我尊重事件的本身,所以我的负面情绪并不多。

    接下来谈心想事成,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如果硬要相提并论的话,是比较勉强的。我的博客上有关心想事成有很多文章,我希望你去看看,如果还有问题再来问我。基本上我们还是可以积极的生活,所以心想事成是我们积极生活的一种表达,但是如果遇到考验和挑战时(心想事成并不表示你不会遇到困难),你还是可以臣服。这是一种谦卑的态度。

    行善其实是自己的需要,我们内在有个东西驱使我们去帮助他人,这是很美的行为。165页说的行善,当然是发自内心的行善,帮助他人。因为某人一心助人行善,所以他很多前世报应、业力,(对不相信这种东西的人来说就是恶运、坏事),自然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当然像有些人做了亏心之事,为了弥补而捐钱行善,这种行善是和发自内心的善意是不同的啊!

    180页所举的例子,只是一些我自己的经验。当然要看读者是否内在跟这些东西有所对应。有些人看到婴儿的微笑觉得很烦,因为不喜欢小孩,呵呵!我在这里的意思是:如果外在有一些美好的事物,能够勾起我们心里那种喜悦的感受,我们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接触它们。对有些人来说,可能是看一场很棒的表演,有些人可能是看着天空发呆,有些人是看名家的画作,读一本好书,真的是因人而异的。多谢你的提醒,我举的例子是比较狭隘。

    书中所举的人物,只是想让读者印象深刻,所以我大部分都是用名人,纯粹是我觉得好玩。呵呵!但也有一个面摊老板娘是市井小民啊!一旦通达真我以后,你是很顺遂的,因为是变成你在顺应生命,而不是你要求生命来顺应你。但是并不表示你没有喜好(preferenece)。一个开悟的人走到水果摊上,他会想买他爱吃的水果。唯一的差别就是,如果没有他爱吃的水果,他买其他的水果,或是完全不买水果,对他来说完全不影响他内在的平安和喜悦。如果你真的修行修得很好,但是又愿意体验财富的滋味并且借此帮助更多的人,一点都没有问题和矛盾,而且财富会源源而来。关键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即使失去财富,你也不为所动。而通常在这种情况之下,你是不会失去财富的,很吊诡吧?通达真我的人,不役于物,所以反而更容易心想事成。我的第二本书会有详细的解释。(明年出版)

    说到感恩,呵呵,你的问题很好。这里有两个层次的,一个是已经感恩成习惯的人,他们可以随时感恩,不必因为有所得而感恩。但是很多人还没到这个层次,眼中甚至看不到生活中有什么可以感恩的。所以我鼓励大家,凡事谢恩,养成习惯-好习惯会改变我们的命运。

    多谢你的来信哦!如果你的读书会的成员还有问题的话,欢迎再写信问我。

  

                                                          德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