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探索君:当矛盾冲突来临时,有的人选择生气谩骂,有的人选择忍气吞声,有的人选择挺身而出主持公道,想要真正化解矛盾冲突应该怎么做呢?
撰文︱Helen
在冲突中人们会很容易陷入到各自的戏剧角色中,有的人充当迫害者,他们制造了大部分的矛盾冲突,在矛盾发生时,必定会有一个人是受害者,当扮演拯救者的人看到不公平事件发生时,他们很可能会因为想要维护受害者的利益,转换成迫害者的角色,这样矛盾冲突不但不能就此结束,相反每一个扮演者的投入会让矛盾冲突更加激化。
我们先来看看心探索·OK教养父母必修课的学员——珍珍在家庭生活中经历过的一件事:
珍珍有一个12岁的女儿,名叫小敏,这孩子是个爱说爱笑的女孩,也正因为爱说爱笑,小敏在课堂上经常受到老师批评。一次自习课上,老师几次提醒小敏,不要再和同学讲话了,而小敏还是讲个不停。最后,老师用胶带封住了小敏的嘴,引起同学们的哄堂大笑。小敏感觉这是对她的侮辱,与老师大吵一架。回到家后,把事情告诉了爸爸妈妈,小敏的爸爸妈妈指责老师的做法太恶劣,并带着小敏去找老师理论,甚至和老师发生肢体上的冲突,也因为这件事小敏不得不转学到另一所学校。
珍珍分享说: 之前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样的事,不知不觉陷入到角色中,当矛盾冲突来临时特别迷茫,也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听过徐迪老师与景志国老师的父母必修课之后,对于戏剧三角的矛盾冲突模式有了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自己经历过的这件事情有了更新的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老师对我女儿的做法就是扮演了“迫害者”的角色,孩子的爸爸和我对女儿来说扮演的是“拯救者”的角色,我和孩子的爸爸对老师来说则是扮演了“迫害者”的角色。小敏在整个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当我学会了分析矛盾冲突戏剧三角中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之后,我会有意识地觉察自己的状态,当矛盾冲突来临时我可以在觉察中做调整,尽量避免矛盾冲突的发生。
其实,矛盾冲突的发生是由正面动机没有被正面表达造成的,如果迫害者可以在制造冲突时有觉察并且寻找一种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正面意图,那么矛盾冲突就不会发生,当然,拯救者在矛盾冲突中,也需要觉察自己是否因为过度拯救,无形中陷入到了迫害者的角色,对于受害者,则应该要觉察自己是否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鼓励自己寻找更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需要被关注、被接纳和被帮助的内在需求。
在大多数人的生活中经常会上演这样的三角戏剧,当人们不知道如何觉察自我状态和调整心态时,矛盾冲突戏剧会不断上演,带给人们很多烦恼和痛苦。
注:为保护隐私,文中涉及当事人姓名均使用化名
OK教养近期课程
OK教养·父母必修课(☜点击查看详情)
开课时间:2016年9月22-23日(周四五)
OK教养·父母进修课(☜ 点击查看详情)
开课时间:
OK教养·父母教练课(☜ 点击查看详情)
开课时间:2016年10月26日-27日(周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