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探索君: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对待事情有自己的衡量标准,很多人说青春期的孩子喜欢叛逆,难道孩子真的只是在排斥父母吗?或者他们只是想要寻找自我、展现自我,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们该如何找到打开亲子沟通的钥匙呢?
撰文︱Helen
青春期的孩子在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情绪多变,他们开始有了更多的隐私,渴望更多独立的空间,跟父母的相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很多父母们都会焦虑,担心孩子青春期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面对孩子敏感多变的青春期,很多父母们不清楚应该如何转换角色,寻找到更有效的沟通方式。
前几天有幸采访了一位参加过心探索·OK教养父母必修课的妈妈,曾经在此问题上困惑的她,如今发生了一些令人惊奇的改变,让我对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有了新的认识,一起来听听晓菲和她儿子的故事吧!
晓菲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平日里喜欢思考亲子教育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她能够运用理论有效地帮助家长解决和学前幼儿的沟通问题。但当谈到与青春期的儿子相处时,她对我说了这样的话:“儿子青春期了,我感受到沟通难度越来越大,他现在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我完全不了解他的世界,除了给予足够的空间和尊重,不能做任何事。比如孩子对游戏比较痴迷,我想给他一些正向的引导,但又不敢管教太多,生怕孩子厌烦我的说教,更加隔绝自己,不和我沟通了。”
➤正面对待问题
面对这样的情况,晓菲并没有失望、沮丧,而是选择去调整自己,她找了很多有关孩子青春期的书籍来看,周末有时间还特地报名参加各种教育沙龙,她在心探索·OK教养的沙龙中,听到了景志国与徐迪两位老师的精彩分享与讲解,她感受到了亲子沟通中应该把持的基本原则与态度。她说:“参加了那么多种亲子教育的沙龙,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心探索·OK教养中,取到了真经。”看她谈论时欣喜的表情,我感受到了她内在的喜悦,她说:“父母必修课中的工具给了我很大帮助,之前我不知道该如何让孩子在学习上规划好时间,提升专注力,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跟孩子沟通,甚至不敢去触碰孩子比较敏感的问题,现在就不同啦!”
➤觉察自我状态
在她的生活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她跟儿子的沟通有了良好的转变?
她说:“每个周末我会询问孩子一周以来在学校的情况,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也会安排一些活动,比如周末一起看电影、吃饭,带孩子参加滑冰、滑雪等活动。孩子也能够参与这些活动,不过不太爱和我表达内心的感受。没接触心探索·OK教养课程之前,遇到问题的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就陷入顺从型儿童,一味顺从满足孩子;或是控制型父母的角色,板着脸管教儿子,所以尽管上了蛮多的亲子教育沙龙,彼此间的互动关系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转变。
而现在不同了,出现这两种状态时,我会有意识地去察觉,试着去调整,运用课程中老师提到的五种自我状态的转换,需要商量具体事情时,将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成人状态,需要和孩子活跃气氛时,将自己调整到儿童状态。”
➤OK的心理地位
针对儿子沉迷电子游戏,不知道如何引导的困惑,她也找到了解决之道:
“相比之前,我最大的改变是能够发自内心地接纳儿子那些看似‘无用’的兴趣爱好了,以前对于儿子喜欢打游戏这件事,我只停留在表面上不去管教太多,但也没有给予基本的支持和关注,更不能有效地引导他。当我放下对儿子不OK的评判后,静静地坐在儿子身边认真地看他玩游戏,才发现他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专注与谨慎也是优秀的品质,这是可以转化到学习中的。而我从前忽略了这一点。当我发自内心地肯定了儿子玩游戏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点时,儿子露出了喜悦的笑容,那一刻,感觉和儿子的心拉近了,我们的沟通也更顺畅了。”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有价值的、有尊严的,家庭成员是否能在互动中体现共赢,不取决于是否有和谐共赢的理念,而取决于内心深处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和评判。和谐共赢的基础是双方都拥有平等和自我肯定的心理地位。内在的心理地位没有调整,和谐共赢就很难达成。这就是心探索·OK教养一致倡导的“你OK,我OK”的合作共赢的心理地位。
近期课程
OK教养·父母公益课(点击查看详情)
开课时间:
2016年9月10-11日(周六日)
OK教养·教练进修课(点击查看详情)
开课时间: 2016年9月25-27日(周日一二)
OK教养·导师特训营(详情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开课时间:2016年9月29日-30日(周四五)